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量不足一直是口腔临床,特别是口腔种植实践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充足的骨量不仅能为种植体提供足够的生物学支持,也为后期美学修复中软组织形态的重建提供保证。临床上,已经有多种骨移植材料被应用到骨量不足的病例中,牙本质也是一种类似与骨一样的钙化组织。与其他骨移植替代品相比,牙本质基质不仅包含了羟基磷灰石,而且含有20%的有机基质,这一点和骨组织很相似。研究证明脱矿牙本质基质可以作为骨移植替代材料,但是制备方法复杂、费用昂贵。煮沸处理的牙本质颗粒不仅可以去除抗原,还保留了矿物质,但是在成其骨方面的性能仍然未知。本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利用动物模型比较煮沸牙本质颗粒和脱矿牙本质基质在成骨方面的性能差异,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1.牙本质颗粒的制备:采用拔出的人的第三磨牙分别做煮沸处理和脱矿处理,煮沸处理:去除牙釉质、牙髓和牙周软组织,研碎后在蒸馏水中煮沸2小时,异丙醇脱脂2小时,冲洗、烘干后研碎成250um-1000um大小的颗粒。脱矿处理:去除牙釉质、牙髓和牙周软组织,经过0.6N盐酸脱矿一周,用流水大量冲洗干净后,经氯仿脱脂24小时,清洗后冻干,研碎成250um-1000um大小的颗粒。2.动物模型建立:选用6只成年比格犬,分别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三前磨牙。对照组:在第二前磨牙拔牙窝内植入脱矿牙本质基质。实验组:在第三前磨牙拔牙窝内植入煮沸牙本质颗粒。犬的前磨牙为双根牙,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24例。3.标本处理、观察分析:饲养16周后,将犬全部处死,拔牙窝位点的骨质用片切钻切割取出,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评价拔牙窝愈合状态。标本经脱钙,脱水,包埋,石蜡切片,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新骨生成状态。计算新骨生成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体观察术后伤口愈合正常,拔牙窝内新骨完全长满。16周后,牙龈无红肿,未见炎性物质分泌,拔牙窝位点骨面被牙龈完全覆盖,剥除牙龈后可见植骨区牙槽嵴愈合平整。与正常光滑的骨表面不同,被植入牙本质基质的地方,牙槽嵴顶部可见颗粒样结构。2.X线观察植骨位点可看到紊乱的骨小梁排列,其间分布着致密的小颗粒状结构,提示牙本质颗粒未完全吸收改建成自身骨组织。未见到大面积透射区,未见到明显骨吸收影像。3.组织学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均能看到新的编织骨生成,未见到淋巴细胞浸润,无排异反应。牙本质被分解成小颗粒,新生骨包绕在牙本质颗粒四周,在新生骨中可以看到大量成骨细胞。4.定量分析实验组新骨生成率:31.60±5.31%,对照组新骨生成率:34.32±4.29%,两组新骨生成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1.脱矿牙本质基质与煮沸牙本质颗粒均可以引导新骨生成,无排异反应。2.煮沸处理的牙本质颗粒和脱矿处理的牙本质基质都具有相似的促进骨再生的能力。3.煮沸处理的牙本质颗粒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制备简单,成本较低,适于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