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肢体延长过程中不同的延长速度和延长率对肌间结缔组织显微结构、超微结构及踝关节被动活动度的影响,寻求相对理想的延长方案,使延长后的肌间结缔组织不致发生影响整个肌组织的变化,为临床延长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右侧肢体胫骨延长动物模型,手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延长速度为1mm/d和2mm/d,每12小时一个增量,延长率为胫骨长度的10%和20%。在延长停止当天和停止后4周相应的时间点取材,以HE和天狼猩红苦味酸染色,观察肌组织的变化,并以Photoshop图象分析系统分析肌束膜Ⅰ、Ⅲ型胶原构成比及一级肌束膜厚度的变化程度;以扫描电镜观察肌束膜胶原纤维束在超微结构上的改变;以自行研制的踝关节被动跖屈活动度测量器测量不同延长方案下关节活动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正常的肌组织在光镜下可见肌束膜将肌组织分割成束,肌束内的肌纤维大小、形状相似,细胞核散布于肌纤维的周边;在偏光显微镜下肌束膜主要由Ⅰ型胶原构成,为黄色和红色,Ⅲ型胶原较少见,为绿色的,夹杂在Ⅰ型胶原中;在扫描电镜下肌束膜胶原纤维集合成束带状,胶原纤维之间连接紧密,排列有序,成明显的波浪形结构,波浪形纤维的走向与肌纤维的长轴成一定的角度,其上面散在有少量的细小的胶原纤维,这些胶原纤维无特定的形态,也无固定方向;动物踝关节被动活动度为91°。肢体延长后,光镜下肌束膜厚度在1mm/d 10%延长率下变化不明显(P>0.05),20%延长率下明显增厚(P<0.05),延长停止后4周增厚更加显著(【‘<0.01),h;;;川延长率下肌刺漠明显变薄(1。<0.01),且出现了肌纤g维的病理性改变,延长停止后4周较延长停止时明显增厚(!’<0.0①;偏;光显微镜,Inlm/d延长速度下胶原构成比无明显变化(I”)().05),Zmm/d延i长速度下*型胶原构成比明显增高(尸<0.01),延长停止1现后IT山附b例《逐渐下降,而I荆胶原比例明显问升(尸<O.05);扫抓电镜,1mm川延长。速度下肌束)漠胶原纤鳅报仍保持其原有形态,zmm/d延长谈度下)快原纤维;束山波浪形转变为直线形,胶原纤维之间的排列松散,胶原纤雏之问出现’了较大的空隙,延长停止4周后,胶原纤维的排列回复到了紧密有序的状E态,但其应有的波浪形结构仍未允个恢复:跺关节被动活动度,lmm川%i延长率下变化不明显(I乃O.0闩,其余各组均有活动度范m的丧失门。<Z0.0),在 Zlllll/d延*巡度 hill叨显门‘<0.of)。[ 结论:肢体延长过程中肌束腆在不同延长方案下发生了不向的变化,\lmm乃 10%延长率下保持了其原有的构成及形态特征,且关节被动活动度 ;正常,延长至20%时肌束膜增厚,关节被动活动度略有-下降,Zmm川的延;长地度导致了* 址* 的损子,破J 了上原有圭构,并牙5大妙被*活动度Z且 ! 下吾,从i 为临 床*应川ill[11/d的延长巡度进4肢体延KJZ 供了州论Z依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