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也愈来愈严重,人们为了获得自身的利益,没有尊重自然,破坏了生态平衡,破坏了景观生态格局。面对危机,人们都在寻求一条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目标。 建设和完善城市的绿地系统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生态学,城市气候学,城市环境学的发展为绿地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近年来正蓬勃兴起的景观生态学,成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里程碑。景观生态学是多学科交叉,集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于一体,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着眼于时代焦点,关注合肥市绿地系统的建设,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应做了分析研究,并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气候特征做了比较分析。分析了绿地系统的降温效应、增湿效应,碳氧平衡效应,吸尘、杀菌、减噪效应和空气负离子效应。同时分析了合肥市小气候的特点,即高温、低湿、大气污染较重,可见光强度被减弱,且有发展趋势。运用时间序列方法及SPSS统计软件,对合肥市的小气候做出预测估计,并分析了绿地系统对城市建设及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最后根据景观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如斑块—廊道—本底理论,生物多样性原理和景观连接度与景观连通性等原理,讨论了绿地系统的规划原则,如生态、自然优先原则,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因地制宜,针对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综合性原则等。同时也讨论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路,即在保证相当的绿地规模和绿地总量的前提下,增加绿地的景观多样性和空间异质性,合理布局,构造绿色廊道,重视整体绿化,完善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实事求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人为本,自然与文化并重,建立具有特色的城市。并就实践中如何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来指导绿地系统的建设提出初步建议。通过分析合肥市绿地系统的现状,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数量指标,对合肥市的绿地系统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初步提出了一些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措施。为合肥市城市建设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