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社会加速进入社会转型期,在新旧体制更替,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这些新问题,是社会矛盾长期积累以及经济和社会加速转型的结果。而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随之对精神生活和物质文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带来的是民众对自然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发生冲突时,便由此而引发了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不仅是局部不稳定因素,更是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体现。本文在对浙江省杭州市中泰乡发生的环境型群体性事件进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矛盾论、马克思主义心理学角度对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和演变路径进行分析,从而提出缓解对策和化解机制。文章回顾与总结了建国以来历届领导人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思想。以中泰乡环境型群体性事件为例,通过对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诱发因素和演变路径的分析研究,得出环境型群体性事件的群内成员,在萌发期的心理促动、高涨期的心理激荡、淡化期的心理消解三个阶段不同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及时并准确把握民众的社会心态,高度重视对意见领袖的把控,及时进行民众的心理疏导等对策。从而及时缓和社会矛盾,缓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文章在最后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