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童心”特质研究

来源 :绍兴文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在回顾自己的文学创作时曾经谈到个人的“创作激情源于内在的童心幻想”,可见“童心”是沈从文文学创作的重要因素,更是揭示沈从文文学创作独特性的关键指向。以“童心”观照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可细致分化出童心的三种类型:自然童心,“异化”童心,诗性童心。自然童心是孩童气质在沈从文作品中的初步显现。首先是从作家创作层面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沈从文创作时注重感官、直觉,想象的感性体验方式,由此形成文本印象化与松散化的特点,这是孩童“我向思维”影响沈从文创作的具体表现。其次从作品人物进行分析,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是富有“童心”的典型形象。他们宛若小兽般挥洒着生命的旺盛活力,嬉戏于歌声之中,人物素朴纯真而无机心。“异化”童心,从字面意义上而言,是与自然童心相背离的概念。区别于哲学中的“异化”概念,本文中所论述的“异化”借由沈从文所建构的“城乡模式”加以阐释,指的是人物主体迈入城市场域后,自身原有孩童般的敏锐感性天赋与自在天性被世俗功利观所束缚,也即“自然童心”不断被消磨的表现。诗性童心则是对童心“异化”过程的否决,更是对自然童心的深化。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这种诗性指向的便是“审美”。在此,诗性童心是指人物主体规避了自我孩童感性天赋的“异化”,是基于孩童自然童心中的敏锐感受力与丰沛想象力升华而来的超验审美能力。审美也是沈从文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旨。以童心的视角观照,“童心”是沈从文心目中“人性美”理性范式的根源所在。由此在沈从文的创作中衍生出一种美哀并举的诗性风格。诗性风格的背后则是沈从文在“童心”与“幻念”的两相游离之间,认清世界残酷与荒诞后依然热爱并保有对美不懈追求的赤子之心,而所有的一切最终即落实到他对“神性”的追逐之上。
其他文献
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对于多种环境的胁迫,如干旱、电离辐射以及氧化压力等具有极强的耐受性,是目前研究生物环境适应性机制的模式生物之一。拟核相关蛋白广泛地分布于原核生物中,是一类分子量较小的DNA结合蛋白,参与了包括拟核形态建成、DNA压缩、DNA复制和修复等多种生理过程,然而其受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论文以耐辐射奇球菌DR_A0065基因
学位
森林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但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全球森林遭到破坏,森林片段化现象严重。粗木质残体分解和土壤呼吸是森林碳进入大气的主要形式,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森林片段化可能会改变森林碳释放的强度,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迄今国内学者对森林片段化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尤其是碳释放的研究还较为欠缺。因此,研究片段化森林中粗木质残体分解和土壤呼吸及
学位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和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类群。AMF和根际细菌往往共存于植物根际中,然而传统的植物-微生物研究仅单方面关注植物-AMF或者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的二元关系,忽略了可能存在的宿主植物、AMF、根际细菌三者之间的互作。本研究以重要作物小
学位
磐安县位于金华市中部,毗邻东阳市、永康市、仙居县等。磐安方言属于南部吴语婺州片。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的材料,对磐安方言声调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将传统方法与实验方法相结合,把磐安方言六个点的声调整体进行了比较分析。文中除了对磐安方言单字调调值进行描写外,还重点研究了上声归并与入声的舒化。文章主体由四部分构成。首先绪论,主要介绍磐安县的地理人口概况、磐安方言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过
学位
哈罗德·布鲁姆是美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他通过赏析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品读戏剧、小说、散文等经典促发了西方文艺理论界的文学审美转向。布鲁姆不仅是当代西方文论史上审美转向的引领者,还是西方审美阅读理论的开创者,其理论紧密结合时代语境,关注阅读理论的最新走向,捍卫经典审美阅读。审美阅读的话题已然成为当今学界中的热点,本文对他的审美阅读理论之发展进程和理论内涵,作出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以此为借鉴
学位
《中国语言地图集》显示,萧山及其境内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方言小片,益农镇位于柯桥、萧山之间,其方言与周边方言有异同之处。本文描写了益农镇老派发音人的音系,结合相关资料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实地调查录音为基础,整理益农方言的音系及特征,使用比较、分析等方法描写益农方言的语音变化。全文共五章,具体分布如下:第一章绪论。概述益农地理人口状况、历史沿革、方言语音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意义,调查与分析说明。
学位
两次宦赣,是陆游仕宦生涯中重要的人生经历。据笔者统计,陆游《剑南诗稿》《渭南文集》中涉及宦赣期间的作品计259首(篇),其中诗221首,词3首,文35篇。后期回忆74首(篇),诗46首,文28篇。诗歌依然是陆游宦赣期间最有特色和价值的部分,题材覆盖爱国感怀、山川风俗、咏物言志、赠友送别、羁旅思乡、读书教子、闲适自咏、记梦醉歌和学道参禅等方面,全方位反映了陆游的宦赣经历、活动踪迹、人事交游以及对赣中
学位
卢之颐本《国语》题署曰“钱塘卢之颐子由甫订正”,为杭州医者卢之颐所校刻。是书诞生于明末,彼时正是《国语》评点快速发展之时期,同时也是民间坊刻业繁盛之时期。因编者卢之颐兼有医者与坊刻主多重之身份,且其本《国语》作为此特定时期之产物,对于反映晚明时的社会风气、学术思想、坊刻倾向等多方面貌具有着一定价值。本文除绪论外,正文概可分为“编者”“书”“评点”三个研究部分,分别对编者卢之颐以及该本《国语》的成书
学位
《越言释》由清代绍兴学者茹敦和所著,收录越地方言字词129则,条目清晰,所涉内容较为广泛,是后代学者研究越地方言的宝贵材料。本论文以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在1990年根据清光绪四年(1878)仁和葛元煦的刻本影印的《越言释》影印本为底本,对该书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同时整理成点校本,以便于读者阅读与利用。第一章为绪论,包括选题依据与背景以及选题的价值。第二章为介绍《越言释》概况,介绍茹敦和的生平,
学位
《国语艺型》全称《新刻汤会元精遴评释国语艺型》,诞生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书题体现了明万历时期的建阳书坊垒叠修饰、伪托名士的设题习惯,是应时而造的举业用书。本文一方面以《国语艺型》编辑、评注、版式等呈现形式切入,研究此书在中国出版文化史中的地位,进而讨论书籍编刊方式所反映出来的科举风向、名士推崇等社会概貌。另一方面,从评点内容的角度上看,《国语艺型》的评点虽经书商改造,但亦对后世有所影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