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网泥沙输运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dx05444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沙输移模型是泥沙研究的重要工具,具有可重复、易模拟长时段长河段、便于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河流演变问题等很多优越性,同时与实际相比,具有周期短并可节省大量投资的优势。随着复杂网络的提出以及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使得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复杂系统都可通过形形色色的网络加以描述。复杂网络是对复杂系统最为一般的抽象和描述方式。河流网具有典型的树状分枝结构,作为复杂网络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结合相关领域知识,我们在丰水期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两点考虑:一是一旦引出,水沙均退出河网;二是分流比(引出水流与总流量之比)与分沙比相对大小影响主河道携沙力。建立了能够更全面反映泥沙输移规律的“基于汇流一引流的河流网泥沙输移动力学模型”。以探索河流网中不同条件以及不同形式的水沙突变对下游河段影响的规律性,从而对今后的科研工作以及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结合复杂网络思想,根据水流携沙力及其与河道冲淤态之间的反馈自调节机制,建立了基于汇流—引流的河流网泥沙输运动力学模型,分别考察分流比、流量、含沙量不同时对引水口下游河段瞬态冲淤的影响,对其出现的快慢瞬态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理解。为验证结果正确性以及理解的直观性,解析计算了不同条件下引水河段冲淤量变化量的表达式,解析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比较吻合。模拟结果可以为更多的实际工程问题提供有效的预测预报。   (2)河网在水沙变化的调节过程中,有“瞬态调整”和“稳态调整”之分。时间序列上,这种对水沙条件突变所做的响应强度逐渐减弱;空间上,这种剧烈响应的强度自上而下亦逐渐衰减,体现了河网的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更为有趣的是,当引水河段作为水沙突变的源头时,下游河段在响应调节过程中出现了标度规律性,这些动力学特征体现了河网通过演化试图建立起一种分布的秩序—沿程分布的标度规律。   (3)依据河网调节的特征,即冲淤对流量的不同变化方式的响应不同,运用丰水期模型,主要是考察人造洪峰(流量脉冲)峰形和流量控制的不同对河道的冲刷效率。为此我们尝试了多种控制方式,(峰形可以选非线性峰形(抛物线,正弦线),线性峰形(三角),间歇控制和无峰控制。)比较效率,从而选择高效合理泥沙控制方式。对于非常缺水的黄河而言,这样的尝试将是很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多层膜反射镜是软X射线和X射线波段的一种重要光学元件,已经广泛应用于同步辐射、天文观察等研究领域。本文针对X射线波段,重点开展了W/B_4C多层膜反射镜的制作与表征工作。在理论上,结合Fresnel反射原理和Real-Structure界面粗糙度模型,实现了对Cu Kα线(0.154nm)的W/B_4C周期多层膜反射性能的精确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周期多层膜峰值反射率与膜层数的函数关系以及优化
本学位论文描述核磁共振量子计算的模拟实现。量子计算机以量子力学基本理论为逻辑基础,与传统计算机的原理完全不同。在已提出的几十种实现方案中,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R
本文首先简单地介绍了标准模型和它的不足;在第二、三章对标准模型(SM)的发展、基本理论框架、目前存在的困难,以及超对称大统一模型做了详细的评述。在第四章简要分绍了本文工
本文以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及等离子体产生原理为理论基础,对激光作用固体靶材激发等离子体谱进行理论分析,并对激光作用单晶Si所产生的等离子体谱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波长为10
学位
室内声学测量是研究室内客观音质参量的基础,诸如混响时间,早期衰变时间,声能比等参量。但实际测量中,由于测量方法,设备,甚至室内声场的本身物理特性影响到测量的准确度和重复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