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路层次化BIST设计的自动生成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oxi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测试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可测性设计成为解决测试问题的主要手段。由于 BIST(Built-In Self-Test,内建自测试)技术能在芯片内部完成自测试,它能有效解决数字电路的测试问题。基于伪随机生成的BIST方案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带来了测试序列过长和功耗过大等弊端。同时,要使得产品设计周期缩短,BIST结构如果能够自动生成,必然能获得更好的收益。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如何缩短测试序列、降低测试功耗、自动生成系统的设计以及上层测试系统的控制接口等方面来研究层次化逻辑BIST的自动生成。首先,结合加权伪随机测试原理及低功耗设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功耗及加权优化的测试生成器设计方案,它根据被测电路各主输入端口权值构造测试生成器,使其同时具备缩短测试序列和降低测试功耗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构造一个标准的BIST模板并设计自动生成系统,该系统可根据被测电路信息重构标准模板,并将其自动插入被测核,生成可用于仿真、综合实现的测试用核。最后完成了上层测试系统通过JTAG接口控制BIST的层次化测试方案。  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很好的完成对被测电路的BIST结构自动插入,所生成的测试用核具备了层次化测试能力,较好的完成了基于低功耗及加权优化的测试生成策略。整个系统自动化水平较高,具备了一定的实用性,对国内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对于歷史街区存量更新规划的主要研究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是较为关注个别案例,忽视其更新的内在一般化逻辑;较为关注传统规划的项目要素,忽视更新模式(前端)以及商业运营(后端)等实践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以上不足导致学术研究与项目实践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脱节。本文主要基于笔者亲身参与的更新项目,立足实践,总结并梳理历史街区存量更新从“现状场地信息提取到运营招商策略”全过程、多方位的规划要点。与其说这
BIST(Built-In Self-Test,内建自测试)作为一种可以全速测试的DFT(Design For Testability,可测性设计)解决方案被广泛的应用于SOC(System On a Chip,片上系统)中嵌入式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