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控制的滑坡分布规律及机理研究——以柳家坡滑坡为例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断裂控制滑坡的灾害效应是多年来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界科研工作者一直关注但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断裂与滑坡之间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断裂控制滑坡的分布及形成机理对于断裂发育山区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及道路选址等人类工程活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收集大量断裂控制滑坡的实例,总结分析了断裂带附近滑坡的分布规律,并且初步探讨了断裂附近滑坡的成因;然后,对安康市岚皋县柳家坡滑坡进行调查,查明滑坡区的地质环境条件,柳家坡滑坡的地质环境背景及变形现状,初步分析滑坡的成因,为下面的数值模拟的模型建立、边界条件及材料参数的确定提供依据;最后,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MIDAS/GTS,建立三维模型,采用天然状态与渗流状态两种工况进行分析,对数值分析结果,从位移、应力及最大剪应变等方面归纳总结出柳家坡滑坡的形成机理。  本文研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深大断裂带内部的次级断层密集部位、两条或两条以上断裂带交汇区常常是滑坡的密集分布地带。断裂控制的滑坡的分布通常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与断裂的交切关系密切相关;(2)柳家坡滑坡的的变形破坏模式为:西侧断裂带通过处坡体侧壁(最大剪应变值最大处)发生剪切破坏,前缘坡体向前运动,坡体后缘产生张拉裂缝(最大主应力值与最小主应力都为拉应力),从而带动东侧坡体的变形、破坏,当形成一贯通面时,由于坡体前缘为临空面(位移最大),滑坡就发生了。(3)渗流对柳家坡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的影响表现为:渗流状况下的坡体的破坏模式与天然状态下相似,渗流的作用体现为使得坡体内的位移及最大剪应变增大,应力差也变大,使得坡体更易发生变形破坏。
其他文献
膨胀土在我国二十多个省份都有发现,其中主要分布在河南、广西和湖北等省份。因为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收缩,因此它极易发育裂隙。裂隙可诱发边坡失稳、基坑坍塌等工程事故。其主
丁山河发源于白云嶂,自北向南流经惠阳区新圩镇及深圳市坪地镇,最后汇入龙岗河,属于惠州、深圳两地跨界河流。丁山河流域作为珠三角地区典型无序发展区域,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加之环
随着爆破理论的发展和爆破技术的不断进步,延时爆破在爆破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现有的化学延时药型毫秒延时雷管因其自身精度较差,导致延时爆破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精
本文介绍了基于集成MapInfo地图的Delphi GIS技术系统平台在建立大庆市政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开发研究过程中涉及到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其中包括一些现阶段在国内外先进的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