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CAD/CAM切削技术及常规铸造技术制作的纯钛烤瓷冠的钛瓷结合强度,比较两种加工方式对钛瓷结合强度的影响;同时对比有无颈圈对纯钛烤瓷冠的强度的影响,为纯钛烤瓷冠的加工方式及边缘设计提供实验指导。方法:1纯钛烤瓷冠的制作:用精密仪器车床加工出前磨牙的金属预备体一个,完成后用DMG硅橡胶取印模,灌制超硬石膏模型12个。将石膏模型在浸蜡器中通过浸蜡法,制作纯钛基底冠蜡型12个,分为A1,A2两组,分别是6个无颈圈蜡型和6个有颈圈蜡型,然后根据常规包埋铸造方法,先安插铸道,然后用专用的纯钛包埋材料包埋,最后用纯钛铸造机铸造制作出12个纯钛基底冠,用钨钢车针将基底冠表面打磨平整,一边打磨一边用游标卡尺测量基底冠的厚度,最后保证每个金属基底冠厚度约0.5mm。用100目的氧化铝颗粒喷砂20秒,再用蒸馏水超声清洗,震荡掉表面的杂质及碎屑,将表面的水分用吸水纸吸掉,使其充分干燥。用纯钛专用瓷粉(Duceratin Kiss瓷粉)按厂家说明逐步上瓷:用玻璃棒蘸取已调拌均匀的结合剂Ti-Bond,将其均匀的涂布在已充分干燥的金属基底冠表面,按照规定的烧结时间进行烧结;然后采用两步法涂布遮色瓷,使其遮挡住金属的底色,烧结后使厚度约0.2mm;最后上牙本质瓷,厚度要求在0.9mm左右。以上打磨、喷砂、清洗、上瓷的步骤要连续进行。另一组的12个纯钛基底冠要求用技工室的CAD/CAM机器切削制作,设为B组。同样分为6个无颈圈组(B1)和6个有颈圈组(B2),厚度也控制在0.5mm左右,烤瓷方法同上。2强度测试:将每组6个纯钛烤瓷冠置于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强度测试,使加载头以1.0mm/min的恒定速率加载于烤瓷冠的功能尖(舌尖)上,直至烤瓷层从金属表面剥脱为止,记录金瓷瞬间分离时的力值。3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将切削组与铸造组中钛瓷结合力值最大的一个烤瓷冠作为观察对象,待测表面喷金,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钛瓷结合面的微观情况。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结果的处理,如果数据成正态分布且为方差齐性,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如果为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则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以x±s表示。结果:1肉眼观察:每组中的纯钛烤瓷冠瓷层大面积剥脱,切削组中钛基底表面较为干净,而铸造组中钛基底表面可见有灰色附着膜,说明断裂面大部分发生在纯钛基底冠和氧化膜之间;还有少部分的断裂面发生在瓷层之间。2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切削组中的钛瓷结合界面较为紧密清晰连续,无明显裂隙和气孔;而铸造组中钛瓷结合界面可见有裂隙或者气孔,二者结合不紧密。3每组中的烤瓷冠强度测试值分别为A1组1429.45±31.89N,A2组2182.40±26.07N;B1组2003.28±38.75N,B2组2710.33±16.66N.由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CAD/CAM组和铸造组以及有颈圈组和无颈圈组数据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因此采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得出CAD/CAM组和铸造组以及有颈圈组和无颈圈组之间钛瓷结合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制作出来的纯钛烤瓷冠的结合强度要优于常规铸造法制作的纯钛烤瓷冠。2后牙制作出360°全金属颈圈也有利于提高纯钛的金瓷结合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