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丝绸是中国人民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汉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它对中国历史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世界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天然生漆并广泛应用的国家,故生漆又成为“中国漆”。把髹漆技术与丝织技艺结合,不仅是两种传统工艺的融合,更是两种国粹的结合。上个世纪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一顶保存完好的漆纱冠(漆纱的渊源可以追随到以此或更早),漆纱冠被视为一种首服的样式流行于不同的朝代,作为人们熟知的“乌纱帽”的使用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在乾隆时期的金漆窗纱中还能看到这种髹漆的丝织物,随后这种工艺便逐渐没落。漆纱工艺的技术、形制,功能随着历史的更迭在不同时期都呈现出其独有的特点,它特有的材料质感、工艺技术与文化含义使其不同于其他织物。本文将传统漆纱工艺置于当代语境之中,通过样本研究回溯传统漆纱的制作工艺,以实践案例来探讨传统漆纱工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演进。在理论架构方面,通过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方法,以漆纱工艺中的复合工艺特质与特殊的材料语言作为主要的着眼点,借由中国传统造物思想结合文化创意设计的方法,从外而内的“三个层次”(材料、功能、美学)与实践的载体组成的“四个方面”,来探讨传统工艺材料在艺术创作实践中表达方法。在内容上面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对漆纱的概述,作者从传统漆纱的历史沿革上进行明晰,分别探究传统漆纱工艺在中国历史发展与传承以及它的形式与功能,同时梳理了漆纱工艺在当代艺术设计中的现状;第二部分作者则从五个节点来对漆纱进行解构与重塑,从结构、质感、髹饰、造型、色彩来探讨创新实验与再设计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对其原有的功能性特点进行再设计的思考,第四部分主要从文化意象的角度来阐释漆纱所具备的美学意涵该如何表达;最后一部分就是设计载体的选择,以及对前面三个层次的设计应用,探讨如何在当下空间中呈现。作者在材料与工艺的实验中加入新的方法,在设计与创作中理解传统漆纱中的精神文化含义,且引申出其背后的“隐然美”与“秩序感”的美学特点。同时,通过自身实践来探讨传统工艺漆纱在当下设计中的应用,在当代文化与传统手工艺之间建立一种多层次的、跨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