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布式定位及数据收集技术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ve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以其易部署、自组织、成本低、自愈能力强等特点,在军事侦查、环境监测、医疗护理、空间探索、灾难救援等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节点定位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众多应用得以开展的基础,数据收集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支撑技术,设计适合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特点的节点定位及数据收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感器节点资源受限的问题,以与邻居节点距离误差和作为效益函数,提出一种基于博弈论的分布式定位模型。给出了该博弈模型为潜在博弈的形式化证明,并从理论上证明了纳什均衡的存在性。通过与邻居节点进行策略信息交互,提出基于潜在博弈的分布式定位算法,设计了博弈策略空间的决策机制与未知节点的升级机制,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并提高收敛速度。进一步,通过判断节点与邻居之间的测量距离和估计距离的大小关系,将节点定位问题建模为基于虚拟力的分布式定位模型。引入置信度的概念以衡量节点定位准确程度,提出基于虚拟力的分布式节点定位算法,利用置信度较高的邻居节点的推拉作用,实现全网节点的快速准确定位。一系列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多跳通信及多对一的网络流量特征极易引起数据丢失和节点失效,严重影响数据收集的可靠性。为此,建立了基于压缩感知的节点能量消耗模型,对数据进行压缩处理,以降低网络中的数据流,提高数据收集性能。并利用无线充电技术设计了节点能量补充机制,分别提出了基于最短距离的无线充电车辆充电停留点选择算法和基于遗传算法的无线充电车辆充电停留点选择算法,以提高无线充电效率。进一步,针对数据恢复问题,提出了基于权重因子调节的正则化自适应匹配追踪算法,在无需知道信号稀疏度的情况下实现信号的精确重构。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随着工nternet的迅速发展,开发基于Browser/Server的服务器端的程序已经成为Web应用程序开发的重点。虽然现在应用EJB平台开发应用软件可以满足程序开发的需要,但由于在开发期
如何在模糊或不断变化的需求下,控制软件开发风险,实现快节奏的软件开发,是软件人员急需问题。但是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敏捷软件开发方法的出现,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有效的方
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是引入监理制度较早的领域之一,但受多种因素制约,铁路信息化工程监理仅停留在形式上。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信息化工程监理制度的逐步确立以及铁路运输体制的改
网站通过多 Agent 协同合作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它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运用基于工作流的多 Agent 调度技术,提高了网站的
随着web2.0的发展,互联网迎来了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搜索引擎的关键字搜索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取而代之的是推荐引擎的出现。推荐引擎带给了用户更为个性化的内容,用户
本论文研究内容是国家某预研课题的一部分,目的是研究RISC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和方法,设计兼容于PowerPC指令集的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做为一款百万门级的处理器“龙腾R2”,其测
图纸识别技术是近些年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热点之一。特别在建筑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工程图纸,对这些图纸若实现计算机的自动识别,就能够完成对图纸上建筑工程量信息和数据的自动计
由于本体在表述语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本体被开发出来,那么如何将本体集成就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在集成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如何找到源本体和目标本体的映射关
最近几年,对等计算(Peer-to-Peer,简称P2P)迅速成为计算机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P2P模型与传统的C/S模型相比,其优势在于降低了对服务器的依赖和它的分散控制。一些P2P模型甚至不
当代科技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以计算机为支持手段进行信息处理。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已由过去的数据处理、信息处理发展到现在的知识处理,对语言文字的信息处理。而语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