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成人盲的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DR病理改变主要有毛细血管周细胞选择性凋亡,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微动脉瘤形成,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一系列改变。目前具体的发牛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丰要的因素包括高血糖状态、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堆积、多元醇一肌醇通路代谢异常、甘油二脂一蛋白激酶C(PKC)系统的活化、血管内皮牛长因子(VEGF)的作用、血流缓慢粘稠、无灌注区形成等,而其中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以及活性氧(ROS)损伤被认为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重要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的始动因素,所以糖尿病时视网膜组织的缺氧状态和自身的抗缺氧及抗氧化能力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临床上,由于视网膜激光光凝和玻璃体手术只能挽救一部分的视网膜功能,如何利用药物防治DR的发牛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AGEs抑制剂、PKC抑制剂、VEGF抑制剂、改善微循环药物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大部分临床研究效果不明显。中医中药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上有着丰富的临床积累,对DR的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复方血栓通胶囊是由三七、丹参、玄参、黄芪组成的纯中药制剂。临床观察认为复方血栓通能有效地防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治疗后也有辅助功能。大量的研究显示其中的三七、丹参、黄芪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作用。
本研究就复方血栓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抗氧化和抗缺氧能力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如下:目的:探讨复方血栓通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抗氧化和抗缺氧的干预效果,并研究其机制。
方法:STZ(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成功后,随机取60只糖尿病大鼠和30只正常SD大鼠分成3组:
正常组:正常大鼠组;
对照组:糖尿病大鼠非治疗组;
治疗组:糖尿病大鼠,接受复方血栓通(900mg/kg/day)治疗;
实验分别进行到第4周、12周、20周的时候,做如下处理:
(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HIF-1α和CuZn—SOD的表达量;
(2)提取视网膜组织的蛋白,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动物视网膜组织中T-SOD及CuZn-SOD的活力;
(3)提取视网膜组织当中的RNA,反转录,PCR,电泳检测组织中HIF-1α以及CuZn-SOD在mRNA水平的表达。
结果:
(1)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于第4、 12和20周时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正常组:正常组大鼠精神正常,毛色光亮,运动灵活。
对照组:对照组大鼠可观察到精神倦怠、萎靡,毛色枯槁,“三多一少”症状明显。
治疗组:同对照组一样表现出精神萎靡,毛色枯槁,“三多一少”症状也很明显。
(2)HIF-1α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第4、12和20周时,正常组均未见或仅见极少量HIF-1α阳性细胞,对照组均可见大量HIF-1α阳性细胞,明显高于正常组。而治疗组的HIF-1α阳性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详见下表:
在4周、12周和20周三个时间点,对照组大鼠视网膜组织HIF-1α的mRNA水平表达较正常组增高,而治疗组的表达则较对照组下调。
(3)CuZn-SOD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第4、12和20周时,正常组均可见大量CuZn-SOD阳性细胞,对照组均可见较少量CuZn-SOD阳性细胞,明显低于正常组。而治疗组的CuZn-SOD阳性细胞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详见下表:
在4周、12周时,对照组CuZn—SOD在mRNA水平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下调,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20周时,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三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4)CuZn-SOD及T-SOD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活力检测第4周和第12周时,对照组视网膜组织T-SOD及CuZn-SOD活力分别比同时间点正常组降低,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第20周时,三组T-SOD及CuZn-SOD活力无显著差异。
结论:
(1)用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足一种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较好动物模型;
(2)第4、12和20周时,复方血栓通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HIF-1α的表达,并提高CuZn-SOD蛋白水平表达。
(3)第4周和第12周时,复方血栓通治疗可以提高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T-SOD及CuZn-SOD活力。
(4)复方血栓通可能足通过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降低HIF-1α表达及提高SOD活力和CuZn—SOD蛋白水平表达来提高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抗氧化及抗缺氧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