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采用2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马尼拉海沟区陆壳仰冲模式下海山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根据马尼拉海沟区实际地质因素的约束,包括菲律宾海板块的运动速率、俯冲洋壳的年龄、岩石圈的热流变结构、俯冲海山的量级等,本文设置了参考模型进行俯冲过程的模拟,同时也设置多组不同参数的数值模拟实验,包括影响流变学性质的活化能体积(Va)和岩石内聚力(C)、板块的汇聚速率、俯冲洋壳板块的年龄、以及没有海山情况下的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2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马尼拉海沟区陆壳仰冲模式下海山俯冲的地球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根据马尼拉海沟区实际地质因素的约束,包括菲律宾海板块的运动速率、俯冲洋壳的年龄、岩石圈的热流变结构、俯冲海山的量级等,本文设置了参考模型进行俯冲过程的模拟,同时也设置多组不同参数的数值模拟实验,包括影响流变学性质的活化能体积(Va)和岩石内聚力(C)、板块的汇聚速率、俯冲洋壳板块的年龄、以及没有海山情况下的俯冲等,与参考模型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的结果显示:(1)在洋壳主动俯冲模式下,俯冲板片表现为稳定的高角度俯冲,并不会发生断离;而陆壳的仰冲模式下,俯冲板片更容易发生断离,断离发生的深度在100-300 km之间;(2)陆壳仰冲模式下,活化能体积和岩石内聚力的改变,并不影响整个俯冲过程的主要特征。低的地幔活化能体积会使板片俯冲更容易,而导致高角度俯冲。岩石内聚力的减小会产生更多的部分熔融和岩浆作用;(3)陆壳仰冲模式下,不论有、无海山,俯冲板片都会发生断离,但俯冲板片海山的存在会促进板片的断离,断离的位置集中在海山的前缘或者后缘应力变化最大的地方,同时发生断离的时间会比无海山俯冲提前约2 Myrs。进一步研究表明,控制板片断离时间和深度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板块的汇聚速率和洋壳年龄。陆壳较大的速率的向洋壳板片仰冲,会增大俯冲板片上部向洋方向的拉力,从而板块内部的拉张应力的积累,导致板片的断离。板片的断离出现需要大约500 km长度的板片俯冲,其位置海山的前缘或后缘,深度一般在100-300 km深部范围内。减小陆壳仰冲速率,断离的时间会更晚,甚至形成板片颈缩而不是板片断离在极其小的速率下(1 cm/yr)。洋壳年龄是另一个影响板片断离过程的重要参数,断离的时间和深度与洋壳年龄呈正相关关系。洋壳年龄小于60 Ma时,板片的断离时间和洋壳年龄呈正相关;然而更老的洋壳年龄(≤60 Ma),由于其更老强度更大,则会形成板片的稳定连续俯冲。本文将参考模型的结果与马尼拉海沟处珍贝-黄岩海山链的俯冲过程进行了比较,认为17°N处地震层析析成像结果显示的P波低速带表明珍贝-黄岩海山链的俯冲已经导致了俯冲板片的断离。而更北的19°N地震层析成像结果显示为连续俯冲板片,由于此处洋壳年龄更老,而且没有海山的存在,这些因素会推迟此处俯冲板片的断离时间。
其他文献
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中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成就,但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依然较大,直接影响到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巩固。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理想和追求,更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汲取中华文化中共同富裕思想精华,将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中国化,以"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爱
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提升与智能电网的发展,提升供应侧和需求侧柔性以实时满足电网的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的可行性增强。事实证明,充分挖掘建筑用户的能源柔性潜力可以有效实现减低能源成本、转移尖峰用电、提升实地可再生能源占比、增强电力网络稳定性等目标。本文从用户与智能电网互动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建筑用户能源柔性潜力的定义,将参与对象分为柔性负荷、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及蓄能系统三类,确定了将建筑用户作为
深海管道受力复杂,在长期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交变荷载作用,易诱发疲劳损伤破坏。随着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向着深海和远洋推进,深海管道的疲劳问题必将成为石油工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传统的基于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和基于疲劳裂纹扩展理论的损伤评估方法在深海管道的损伤评估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深海管道的疲劳损伤是一个从萌生到扩展不断发展的过程,伴随疲劳损伤的累积,材料内部的位错不断发展,对磁域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目前的纳米技术能够实现衍射极限的突破以及电磁波亚波长尺度的压缩,对光子学及相关学科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这一显著的进步在于所激发的表面等离激元,包括金属中的等离激元、电介质中的光学声子以及半导体中的激子等。等离激元能够用于新型纳米尺度器件的设计,实现亚波长尺度电磁波的束缚和调控,可以用于未来纳米尺度集成光电子器件、超分辨率成像、量子计算和单分子捕获方面的设计。纳米聚焦作为纳米光子学领域的一个重
植被在整个地球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全球的碳循环、水循环和气候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有限长圆柱体的电磁散射在植被微波遥感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在微波低频段(如L和S波段),植被主干和枝干的散射贡献往往占主导地位。在植被生长期的早期,其主干和枝干在其它频段下亦占主导地位。这两者常用有限长圆柱体建模。但迄今为止,仍未能得到圆柱体电磁散射截面的统一解析解,更遑论散射振幅相位的准确求解,或者对能量守恒和互异性
准确地测量流场中雾化液滴的多种关键参数,对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和精细优化控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优化作用。微小颗粒分散到不混溶的液体形成的含杂液滴广泛存在,却因表征测量难度大受到较少关注。液滴串瞬态蒸发研究能很好地数学模型化液滴群蒸发中的液滴间相互作用,同样缺乏这方面的高精度实验研究。上述研究的难点在于面向含杂液滴和瞬态蒸发液滴串的先进测试手段缺乏。作为一种先进光学测量技术,彩虹折射技术能同时
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电磁波束同时具有正交性和涡旋性。不同拓扑荷(Topological Charge,TC)的OAM波束相互正交,可为电磁波的复用和调制提供新的物理参数维度;不同拓扑荷的OAM波束具有不同的螺旋相位分布,则增加了空间中场的多样性。因此,基于OAM的电磁新技术给传统电磁应用带来了新的契机,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论文在介绍OAM波束
东海的跨陆架输运过程是维持东海陆架高生产力的基础,也是影响东海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关键过程,因此对于其动力过程以及物理机制的分析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新一代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高时空分辨率数据取代传统的极轨卫星数据对东海跨陆架输运过程中的短周期动力过程:浙江沿岸锋区不稳定锋波的演变全过程和台湾东北部黑潮次表层水涌升导致的表层上升流短周期变化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取并定量分析了短周期
"十四五"时期,中国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促进共同富裕成为必然要求。共同富裕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共同富裕的探索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8年,主要强调公平,社会整体贫富差距较小,但经济增长缓慢。第二个阶段是1978-1984年,农村改革率先开始,通过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收入增加,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空化现象普遍存在于船舶推进、水力机械以及水利工程中,它的出现给设备和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危害性影响,如空化噪声、空蚀以及激振力等。在众多的空化类型中,云雾状空化危害性最大,且机理复杂,是当前空化研究中的前沿热点问题。云空化本质上是多尺度、含相变、高瞬态的汽液两相流,要达到从宏观到细观的全尺度解析尚有困难。本文力图从细观尺度动力学的角度,加深对云空化群泡溃灭机理的认识。本文采用VOF方法,对单泡、群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