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的角色研究——基于上海市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调查分析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是指以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紧密结合为出发点,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能级提升为导向,围绕支柱产业,以高等学校为主体,依托一流大型企业集团和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建设的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其主要目的在于落实人才培养的共性政策、进行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促进信息交流和沟通、确立知识产权相关政策等。上海“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03年底开始的筹备阶段;二是2004年4月-2005年底的建设与发展阶段;三是2006年初至今的持续建设与完善阶段。回顾上海市“基地”建设的历程,需要对其中存在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作出明晰的回答,即政府在“基地”建设过程中究竟承担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又应当承担何种角色与作用?基于2006年5-6月间上海市学位办组织的对“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情况的调查研究及相关理论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有三点。 第一,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筹备阶段,政府部门更多是依靠其行政力量来推行该政策,其角色定位是“基地”的首席主持人、规则制定者和裁判者,但这种定位却使得其在实际工作中相对地忽略了其推广功能和服务功能。因此,在筹备阶段,政府的角色定位应是作为“引导人”角色,通过对有关高校和产业部门颁布优惠政策,实施建设计划等将基地引向恰当的发展方向。 第二,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阶段,政府角色的实际定位是导向者、保障者和沟通者。导向者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划来引导整个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方向;保障者是指政府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来确保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发展;沟通者是指政府为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参与主体组建专门的沟通平台,以推动基地的健康发展。但在此阶段,政府的上述角色定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服务功能的疏漏和决策功能的过度使用。因此,政府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与发展阶段,除了作为“导向者”、“保障者”和“沟通者”之外,更应该定位在“协调人”和“促进人”的角色上,这种协调职能不仅体现在高校一产业部门之间,同时也体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政府的各相关部门之间。由于产业部门和高校对于合作的目标和追求不同,政府必须充当二者间的沟通桥梁,协调二者之间的利益矛盾: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公共资源,为“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提供政策、资源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将“基地”中研究生培养的工作落到实处,从招生环节的政策到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都应该予以政策上的协调、帮助与促进。第三,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持续建设与完善阶段,政府仍然承担着主体的中心角色,即“掌舵者”与“保障者”角色。这一角色定位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日益规模化和规范化的情况下,将会给高校和产业部门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日益规范化、规模化之后,政府部门应该重新回归到服务者的角色,并渐渐地淡出产学研三重螺旋体模型。 有鉴于此,在“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建成以后,政府应逐步淡出在其中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中介机构作用的日益凸显。中介机构可以通过承办政府部门委托的任务,减轻政府在微观层次上的管理压力;可以通过评估来履行监督职能;也可以成为产业部门和高校、研究所沟通交流的平台,最终促进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的持续、健康运行。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本文主要是在研究鹤岗市义务教育阶段政策公平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阐述义务教育及其公平性、鹤岗市义务教育公平性现状、鹤岗市义务教育公平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鹤岗市义
在小学低年级写话教学中,由于缺乏充足的教学素材和趣味性,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所以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认识该方面的教学缺陷,及时地采用更好的教学对策,如利用情境的力量、有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进一步研究和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于开创中国特色
期刊
期刊
为了初步验证所设计复合材料板簧的结构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板簧结构的静载力学和动态疲劳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到空载工况加载过程中的载荷—位移曲线,板簧刚度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