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独奏曲的钢琴伴奏研究——以《豫北叙事曲》与《三门峡畅想曲》为例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haifeng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琴,被称作“乐器之王”。从诞生至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其艺术性已得到飞速的发展和完善,浩如烟海的钢琴文献,严谨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还有层出不穷的钢琴演奏家。钢琴在全世界的普及速度之快,普及范围之广,是任何一样乐器望尘莫及的。二胡,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早在唐代就出现在北方民族奚部落中,称为“奚琴”。但是,二胡的发展速度和环境远远不如钢琴,直到二十世纪初,二胡仍是最底层的流浪者的乞讨生存工具,最高的音乐作用也就只是戏曲音乐的主要伴奏乐器,几乎没有流传保存的二胡作品,更谈不上理论、教学、专业人才等成果了。是刘天华先生的创新和努力使二胡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最主要的中国传统独奏乐器,影响和推动了中国传统器乐艺术的发展。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影响,钢琴也开始尝试为二胡伴奏。五十年代初,刘文金先生的两首二胡独奏作品《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的问世,不仅为二胡的演奏艺术打开了新的局面,他所编配的钢琴伴奏更是二胡和钢琴融合的典范,被誉为里程碑式的作品。因此本文选择通过对《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两首作品钢琴伴奏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学习、探索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的钢琴伴奏理论、方法以及民族特色技巧,以二胡音乐为一个研究点,不仅丰富了钢琴伴奏艺术的实践理论研究,也对二胡的演奏艺术提供理论参考,以提升二胡和钢琴融合艺术的研究领域和空间。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当代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西方为参照,中国当代社会多元共存,并在一定程度上共时性地步入了文化工业时代。在全球化语境下,国内的文化研究开始蓬勃兴盛。本文选取动画
期刊
北宋时期是中国工笔花鸟绘画史上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宋徽宗赵佶的花鸟题材作品风格独具,彪炳于古代宫廷绘画史。本文以有赵佶押署的若干幅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献所载有关书画著
近现代景德镇釉上人物题材瓷绘用细腻的手法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平,用最绚烂的颜色让我们感知这一时代的人民的生活。景德镇在千年不灭的窑火中传承有关于陶瓷的点点滴滴,近现代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在美术创作上,先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进行回顾和真实揭示的伤痕美术,随后是真实描绘农村和边远地区生活的乡土
海报是一种传播信息的媒介,具有悠久的历史,由手绘到印刷,它随着社会的衍进而发展,是艺术设计领域最直观、最能张扬个性并且真实记录时代变迁的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是我们可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