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降尿酸药用植物中XOD抑制剂的筛选已成为研究热点。短管兔耳草系玄参科兔耳草属植物Lagotis brevituba Maxim.的干燥全草,其应用历史悠久,是著名藏药“洪连”的基原植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被《四部医典》列为藏草药之首。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藏药短管兔耳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降尿酸效果,通过抑制肝脏XOD活性是其降尿酸重要途径,且靶向捕集分析结果发现其中的XOD抑制剂具有多种化学成分类型。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考察了短管兔耳草提取物不同部位的降尿酸活性及XOD的抑制作用,然后对短管兔耳草提取物活性部位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研究了所分离成分的XOD抑制活性,主要方法与结果如下:1、采用氧嗪酸钾诱导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研究了藏药短管兔耳草不同极性部位的降尿酸活性与肝脏XOD抑制活性。结果显示总提物低、中、高剂量,30%乙醇部位中、高剂量,60%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90%乙醇部位中、高剂量均具有降尿酸活性,其中60%洗脱部位对XOD抑制活性较好。而总提物低、中、高剂量,30%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60%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90%乙醇部位低、中、高剂量均对肝脏XOD具有抑制活性。2、根据药效研究结果,运用大孔树脂、正相硅胶、凝胶、ODS、制备HPLC等柱色谱方法,结合NMR、MS等波谱技术,从短管兔耳草6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3个化合物,其中有:3个黄酮类化合物:木犀草素(4),柯伊利素-7-O-β-D-葡萄糖苷(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9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兔耳草苷E(1)、阿魏酸甲酯(7),3,4-二甲氧基苯丙酸(8),6’-O-(4-甲氧基-(Z)-肉桂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苷(9),6-O-(3,4-二甲氧基-(Z)-肉桂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苷(10),兔耳草苷B(11),6-O-(Z)-肉桂酰基-α/β-D-吡喃葡萄糖苷(12),松脂酚-4-O-β-D-吡喃葡萄糖苷(13),syringaresinol-4’-O-β-D-monoglucoside(14)。9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兔耳草苷F(2)、兔耳草苷G(3)、6-O-[α-L-(3-3,4-二甲氧基肉桂酰)-吡喃鼠李糖基]-梓醇(15),baldaccioside(16),globularin(17),10-O-(3,4-二甲氧基-(Z)-肉桂酰基)-梓醇(18),10-O-(3,4-二甲氧基-(E)-肉桂酰基)-梓醇(19),globularidin(20),10-O-对甲氧基-(Z)-肉桂酰基-梓醇(21)。2个简单酚酸类化合物:3,4-二甲氧基苯甲醛(22),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3)。上述化合物1、2、3为新化合物,7、8、9、10、12、13、15、16、20、23为兔耳草属首次发现。11、14、17、18、19、21、22为首次从短管兔耳草植物中分得。3、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分离得到的23个化合物的XOD抑制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4,5,6,9,10,23均具有XOD抑制活性(抑制率:9.7%-86.77%),选取抑制率高于50%的化合物4和化合物9测定其IC50值,其IC50值分别为26.6μM和73.8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