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农民财产权利最大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自十七大首次推出要创造条件让农民更多的获得财产性收入以来,鼓励农民通过抵押、担保、转让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推行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业务,不仅是农村金融创新的实现形式,更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而破解农村居民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盘活闲置的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因此农民住房抵押贷款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自试点推行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但是该项制度与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农村承包土地和宅基地“三权分置”等改革密切关联,所以现阶段农民住房抵押制度存在较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立足于河南省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发展现状,着重分析现阶段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制度运行的问题及其根源,以推进农民住房抵押贷款改革发展。 本文以河南省为例。首先,通过对河南省滑县农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的调研,分析滑县农民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模式的运行现状,并从经营效率评价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运行效果。其次,从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三个方面分析阻碍农民住房抵押贷款运行的因素有债券实现困难,缺乏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的大环境和政策的执行和支持力度不足,并且以此分析导致该因素的根源有: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贷款风险控制措施有待完善和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缺位,农村住房需求市场较小,宅基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缺少有效的替代物和农村地区信用体系建设滞后,政府对农房确权登记难度大,抵押贷款受到相关法律制约。最后,经过问题和原因分析之后,根据浙江丽水、安徽宣州和四川成都三个国内农房抵押贷款实践效果较好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提出完善农民住房抵押贷款配套制度建议:多措并举为农户增信,开展基层调研实践活动,创新贷款服务方式,改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农村住房确权登记和价值评估制度,发展多层次的贷款风险预警和风险缓释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