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过度消耗传统化石能源,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引起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雾霾、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已经引起全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人口比重严重倾斜,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所具有的强大影响力与资源调动力,都决定了加快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发展低碳经济、解决雾霾等灾难性天气影响和气候变化问题上非常关键的一环。因此,推动低碳城市的发展势在必行,而构建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推动低碳城市发展,认清各个城市发展低碳城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城市的低碳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在研究已有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低碳城市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运用信息沉淀法选择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环境三大准则层和17个细项指标的综合性评价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建立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新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福建统计年鉴—2014》的统计数据,对福建省九地市的低碳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仅有厦门市达到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的成熟阶段,在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评价中,厦门市以其经济特区的独特地位,无一例外全是得分第一,唯一低于平均水平的是厦门市政府对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扶持,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建设中期阶段的福州、泉州、漳州、莆田、龙岩、宁德中,省会城市福州和沿海城市泉州、漳州的综合得分高于平均发展水平,其余城市莆田、宁德和龙岩的综合得分则是十分接近平均水平。建设初期阶段的南平、三明,作为工业型城市,受工业污染、能源消耗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大,综合评价得分远低于平均发展水平,低碳城市建设整体水平较差。在评价分析的基础上,从开发利用新能源、向低碳产业转变、低碳城市规划等方面对福建省九地市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将低排放、可持续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相结合,探索低碳框架下城市价值最大化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