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沙叶蝉(Psammotettix striatus L.)生态学及传播小麦蓝矮病特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a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条沙叶蝉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害虫,除直接为害小麦、玉米造成减产外,由它传播的小麦红矮病、小麦蓝矮病更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本文主要针对条沙叶蝉的生态学和传播小麦蓝矮病特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条沙叶蝉及所传病害的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对条沙叶蝉进行室内连续饲养观察,结果表明:在15℃、20℃、25℃、28℃、30℃和35℃恒温条件下,以小麦为食料其若虫1,2,3,4,5龄的最短发育历期分别为1.88d(35℃),1.75d(35℃),2.03d(30℃),2.31d(30℃),3.27d(30℃)。全若虫历期在15℃~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5℃时,历期又有所延长。在供试温度下条沙叶蝉若虫1,2,3,4,5龄的最高存活率分别为80.78%(20℃),83.86%(15℃),84.41%(15℃),84.15%(15℃),82.86%(20℃)。若虫发育起点温度以5龄最高,为12.6572℃,1、2、3、4龄较低且差异不大。完成若虫发育阶段所需的有效积温以2龄最低,为42.6907日度;5龄最高,为62.5084日度。雌成虫的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呈缩短趋势。雌成虫在20℃下时平均每雌产卵量最高,为24.11粒;35℃时最低,为2.00粒。15℃、20℃下雌成虫无明显的产卵高峰期,而在25℃、28℃、30℃下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成虫第10d、第9d、第13d。条沙叶蝉在25℃下,净增值率、内禀增长率和周限增长率均最大,分别为6.1067、0.0523、1.0537。其存活曲线在15℃,20℃,25℃下基本符合Pearl(1928)和Deevey(1950)Ⅱ型;28℃,30℃,35℃下接近Ⅲ型。综合分析可以得出,25℃最适合条沙叶蝉种群生长。通过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连续饲养观察,结果表明,条沙叶蝉在小麦(小偃6号)、玉米(浚单20)、狗尾草3种寄主植物上都能完成世代发育;从卵到若虫期的发育历期在小麦上最短(23.3333d),玉米上次之(26.3889d),狗尾草上最长(27.5000d);取食狗尾草时,若虫的存活率(17.22%)最低,其存活曲线属Ⅲ型;取食小麦时,净增值率(6.1067)、内禀增长率(0.0523)和周限增长率(1.0537)均最大,平均世代周期(34.5807d)和种群加倍时间(13.2533d)最短,存活曲线基本符合Ⅱ型;在玉米上平均每雌产卵量(17.63粒)最少,且无明显的产卵高峰期。用生命表参数和存活曲线等综合评价表明,3种寄主植物中,小麦最适合条沙叶蝉生长发育及繁殖,其次分别为玉米和狗尾草。本文同时探讨了玉米品种对条沙叶蝉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沙叶蝉在掖单12和郑单958上产卵,但卵不能孵化;在沈单16上,不产卵;若虫取食掖单12和郑单958时,能发育至成虫;取食沈单16时,发育至3龄即全部死亡;在浚单20上能完成世代发育,且若虫各龄的发育历期均最短,卵孵化率和不同龄期存活率均较高,雌成虫寿命最长、产卵量最多。实验还对条沙叶蝉传播小麦蓝矮病主要传毒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条件下,发病率随获毒、传毒时间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中,条沙叶蝉的最短获毒时间为6min,最短传毒时间为1h。小麦蓝矮病植原体在小麦中的潜育期最短为8d;最长为44d;平均潜育期为24.36d。以雌、雄成虫与若虫传毒均可使小麦发病,但雌成虫传毒力远大于若虫和雄成虫传毒力。
其他文献
褐飞虱Brown planthopper(BPH, 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和许多东南亚国家水稻种植区的首要害虫。褐飞虱的种群繁衍是虫害大爆发的前提,而褐飞虱雌虫在种群繁衍过程中发挥
非寄主抗性(nonhost resistance)是植物种水平上表现出的抗病性,它具有抗病对象广谱、抗病性强烈、持久等特点。非寄主抗性的普遍存在使植物免受绝大多数潜在病原物的侵染。
盘绒茧蜂族Cotesiini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茧蜂科Braconidae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是茧蜂科中最大的类群之一。本族的种类绝大部分寄生于鳞翅目幼虫
本文通过建立水稻原生质体培养体系,PEG介导将提纯的水稻条纹病毒(RSV)接种到水稻原生质体内,按不同时间取样,提取其总蛋白,以外壳蛋白(CP)和病害特异性蛋白(SP)抗血清为探针,采用酶联免
DEAD-box RNA解旋酶在RNA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从RNA的合成到RNA的降解都需要它的存在,同时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反应中起调控作用。克隆鉴定了一个水稻DEAD盒R
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危险的入侵性害虫,就目前的国内外防治现状来看,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其扩展蔓延的主要防治措施。红火蚁不同品级的个体在
植物受到致病病原侵染后往往会影响寄主植物和植食性昆虫的互作关系,同时影响植食性昆虫和其天敌的互作关系,明确植物致病病原与植物-植食性昆虫-天敌三重营养级之间的互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