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震技术在地铁平台上部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eng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层间隔震是由基础隔震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的减震控制技术,它的采用将显著改善结构的抗震受力性能,本文将这一技术应用于地铁平台上部结构中,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首先,文章简要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基本构成以及橡胶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然后,采用层间剪切模型,推导了层间隔震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并就其解法做了相关的论述;最后,以一栋建在地铁平台上的八层建筑结构为例,假定该建筑所处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烈度8度,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分别对隔震结构与抗震结构进行了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计算,进而对它们的自振周期与振型等特性以及结构的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以及楼层剪力等地震响应作了相应的对比分析,除此以外,对于地铁平台上部结构采用层间隔震这一技术的经济性也进行了定性的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层间隔震技术之后,结构的自振周期明显增加,层间位移、楼层加速度以及楼层剪力等显著减小,大大降低了地震对结构的破坏,更好地保护了上部结构、人员以及财产的安全;同时,采用层间隔震技术的结构相对于传统的抗震结构与基础隔震结构在经济性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由此可见,层间隔震技术是一种有效改善地铁平台上部结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响应的方法,对于地铁平台上部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来说,层间隔震是一项值得采用并且具有一定前景的技术。
其他文献
目前,地基防渗处理的相关规范只对一般采用的高压喷射注浆法(旋喷、摆喷、定喷)、水泥土搅拌法和注浆法处理后的防渗体强度要求作了一些规定,另有少量规范虽然明确了一些检测方法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高层建筑的建设越来越多,为了追求更完美的外形,更舒适的内部环境以及更宽敞的使用空间,超限的高层建筑也就随之出现了。我们常说的超限建筑通常指那些超
进入21世纪,基础设施和大型结构的损伤累积和破坏行为等问题日益突出,对重要结构的健康监测(SHM)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碳纤维复合材料(简称CFRP)具有优良承载特性和自感知特性,
本文以陕西安康地区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现有膨胀土的判别及分类方法进行了综述,通过室内土工试验仪器,对膨胀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测试,主要就膨胀土的特殊工程
与传统的平面结构相比,空间网架结构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为跨越更大的空间提供了可能性和广阔性。一些规模宏大、形式新颖、技术先进的大型空间结构也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社
本文以国内部分既有铁路站房及雨棚金属屋面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金属屋面系统在风吸力作用下的静力性能和疲劳性能。通过建立合理的直立锁边金属屋面系统和传统搭接式
近年来,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因具有良好的建筑功能在全国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为了发展和完善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国内对异形柱构件、异形柱梁柱节点及异形柱框架进行了大量试验及
土地资源紧缺使得在地基回填基料缺乏的天津沿海港区建设中,首次采用了部分桩体“悬空”的高承台管桩基础,如何确定这些悬空管桩的工作特性是工程实践应用中的难题之一。针对
钢管混凝土柱由于高承载能力、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延性、施工方便、经济高效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运用在大型工业厂房、高层和超高层建筑、桥梁和公共建筑中。钢管混凝土利用
酸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较常面临的环境腐蚀因素,致使结构承载性能劣化。因此,揭示酸雨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是研究整个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的前提和基础。本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