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含量对SnAgCu钎料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电子封装中,钎料合金和基板材料的选择会对接头的显微组织产生影响,而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是决定其可靠性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钎料合金得到更好的显微组织,对提高接头可靠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Cu含量对SnAgCu合金钎料Cu基板及镀Ni基板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SnAgCu合金钎料与镀Ni基板的界面反应以及界面处的Cu-Ni-Sn三元金属间化合物的成分、形貌,对提高SnAgCu合金与镀Ni基板钎焊接头可靠性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Cu含量对SnAgCu合金钎料Cu基板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及其在等温时效过程的演变影响不大。但是过高的Cu含量会降低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并造成等温时效过程中钎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快速下降,这是由于钎料基体中有大块Cu6Sn5金属间化合物生成。 Cu含量对SnAgCu合金钎料镀Ni基板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有很大影响,并在界面反应中起主导作用。当Cu含量没有超过钎焊状态下Cu在Sn中的溶解度时,界面反应以Ni-Sn反应为主导,钎料中的Cu元素与Ni3Sn4中的Ni元素发生置换,界面处生成(NixCu1-x)3Sn4金属间化合物,并且部分(NixCu1-x)3Sn4向钎料基体中分离。当Cu含量超过钎焊状态下Cu在Sn中的溶解度时,界面反应会优先发生在Cu-Sn之间,然后再发生Ni-Sn之间的反应,界面反应过程中,Ni元素与Cu6Sn5中的Cu元素发生置换,Cu元素与Ni3Sn4中的Ni元素发生置换,最终界面处生成(CuxNi1-x)6Sn5金属间化合物,钎料基体一侧为之后生成的(NixCu1-x)3Sn4金属间化合物。当钎料中Cu的含量超过一定值,既在钎焊过程中,Cu含量处于过饱和状态,界面反应始终为Cu-Sn之间的反应,界面处只有(CuxNi1-x)6Sn5金属间化合物生成。 提高SnAgCu合金钎料中Cu元素的含量,可以改善其与镀Ni基板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减少焊后及等温时效中镀Ni层的消耗,降低富P层的厚度,从而提高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因此,在镀Ni基板的钎焊中,应选用较高Cu含量的SnAgCu合金钎料。
其他文献
氮元素广泛存在自然界中,水体中的氮元素主要以无机态氮和有机氮的形式存在,近几年随着农药的大量的使用、工业生产含氮废水的排放,使得水体氮素污染日益严重。因此,有机氮和无机氮如何快速被转化从水体中去除,是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目前分别针对这两种形态的氮素去除已有大量研究,主要通过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将有机氮和无机氮转化为氮气排放,在氮的转化过程中用到了多种微生物而使转化过程复杂、投资大。在有机
学位
铝酸盐长余辉发光材料具有发光亮度高、余辉时间长、性能稳定、无辐射无污染等优异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铝酸锶铕镝是其中之一。目前,人们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铝酸锶铕镝
期刊
本工作以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AA)等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的聚丙烯酸酯乳液(PA),并对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用氮丙啶交联剂对其进行室温交联成膜,考察了交联剂用量对涂膜的多方面性能的影响。为改善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室温成膜性,本工作还将水性聚氨酯分散液(WPU)与其共混,考察了加入WPU后涂膜的各方面的性能。通过粒径测试及稳定性测试,研
选取了南京市已建的有代表性水文水资源数据监控站点,完成了所选监测站点的成套设备实时工况数据的采集、汇集、展示,并对运行和维护情况进行管理和分析,包括测站安装、在线
期刊
电弧冷焊技术具有高效快捷、热量集中、热输入小、对基体热影响区小等技术优势,可以大幅度改善工件表面性能,常应用于碳钢和铸铁件的熔涂和补焊,熔涂材料多使用铁基合金,而冷
固相萃取(SPE)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它克服了以往预处理方法的诸多不足,集采集、浓缩于一体,简单、方便、无溶剂,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有利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数字化技术在各行业和领域,都得到了应用和普及.如今博物馆文物保护与管理中,也在积极落实应用数字化技术.本文首
与气体压缩制冷技术相比,室温磁制冷技术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磁制冷技术的应用取决于能否获得高效的磁制冷材料,这是近年来国际上非常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