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启动方式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水体中氮素污染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类健康,为此我国控制N、P的排放也越来越严格。新的排放标准对脱氮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脱氮工艺已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经济高效的新型脱氮工艺亟需开发。全程自养脱氮(CANON)工艺相比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其具有节能、无需添加额外有机碳源、运行费用低、无污染等优点。目前CANON工艺已在高氨氮废水应用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低氨氮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尚在探索阶段。CANON工艺处理低氨氮废水的快速启动方法、工艺的长期稳定运行效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了探究CANON工艺是否能应用于低氨氮生活废水处理,本实验选择新型复合式折流板(HABR)作为反应器,并分别以普通活性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作为种泥,通过逐渐缩短HRT的方式启动CANON工艺,考察不同启动方式下CANON工艺运行特性异同,以期寻找更为适宜的低氨氮废水CANON工艺启动方式,为CANON工艺在生活污水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本实验研究过程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CANON反应器Ⅰ的快速启动和运行效能研究。将普通活性污泥接种于反应器中,在NH4+-N:3840 mg/L,水温:2832℃,PH:7.37.9的条件下,通过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启动反应器,考察了启动阶段和稳定运行阶段,氮素的去除情况和沿程参数的变化,由此进一步探究CANON工艺的脱氮效能。研究结果如下:(1)新型HABR反应器Ⅰ经过88天的稳定运行,成功地快速启动了CANON工艺,之后又持续运行到188d。在反应器Ⅰ稳定运行时,反应器NH4+-N出水维持在1.8mg/L以下,TN出水维持在9.7mg/L以下,并趋于稳定,去除率分别达到93%和81%,总氮去除负荷达到0.14kg/(m3×d),可以看出该反应器具有高效脱氮、可以稳定运行等优点。(2)在稳定运行阶段,NH4+-N与TN浓度在反应器Ⅰ沿程逐渐降低,厌氧氨氧化菌等微生物的活性会受到pH的影响,pH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出反应器Ⅰ内亚硝化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情况。并且MLSS的变化与NH4+-N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3)经过77d的运行控制,对进水NH4+-N浓度进行改变,NH4+-N去除率为94%,TN去除率达到83%。可以看出在处理NH4+-N浓度为2085mg/L的生活污水时,反应器Ⅰ的脱氮性能良好。第二阶段CANON反应器Ⅱ的快速启动和运行效能研究。将厌氧氨氧化污泥接种于反应器中,此时主要的参数如下,NH4+-N:4851 mg/L,水温:2931℃,PH:7.37.7,通过逐步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启动反应器,考察了启动阶段和稳定阶段,氮素的去除情况和沿程参数的变化,和CANON工艺的脱氮效能。得出以下内容:(1)在水温为2931℃,pH为7.37.7,经过113d的培养驯化,反应器Ⅱ成功启动CANON工艺。在反应器稳定运行中,出水NH4+-N的平均浓度为2.46 mg/L,出水TN的平均浓度为11.21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2%与76%,总氮去除负荷为0.21kg/m3·d。(2)在稳定运行阶段,反应器Ⅱ沿程中的pH先升后降,说明在前段发生厌氧氨氧化反应,第三格开始出现下降,说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速率受到了NH4+-N和NO2--N浓度降低的影响。反应器Ⅱ中MLSS的变化与NH4+-N浓度的变化呈正相关。对CANON工艺的启动时间、运行效果、沿程参数及两种反应器内微生物形态特征做了比较。研究结果如下:(1)反应器Ⅰ启动时间更短,并且启动过程中脱氮效果要略优于反应器Ⅱ。(2)反应器Ⅰ稳定运行阶段反应器的出水NH4+-N、TN分别稳定在1.8mg/L和9.7mg/L以下,NH4+-N及TN去除率分别达到93%、81%。反应器Ⅱ稳定运行阶段反应器的出水中NH4+-N、TN分别稳定在2.95 mg/L、11.78 mg/L,NH4+-N及TN去除率分别达到92%和76%。反应器Ⅰ脱氮效果优于略优于反应器Ⅱ。(3)由扫描电镜可以看出,两个反应器稳定运行阶段,生物膜微生物形态结构非常相似,主要为球形和椭球形菌,猜测为反应器中同时存在的AOB与AnAOB,且同为优势菌群。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呈现出增长态势,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大规模的环境污染。地方政府通常实施不符合环境标准的项目。这种做法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同时也严
地区专业化问题来源于贸易理论,而产业地理集中问题源于区位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将该问题的研究纳入新古典贸易、新贸易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地区专
指出了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当下建设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从生态景观的内涵、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和实践出发,探究了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景
螯合诱导植物提取修复技术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方法之一,研究其在降雨条件下产生的螯合态重金属污染物的淋滤特征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目的:研究汉防己甲素对人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CD138~- B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比色法检测汉防己甲素对C
浙江舟山群岛大衢岛及周边若干小岛出露少量变质岩系,包括斜长角闪岩、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等,以往被归为陈蔡岩群。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黑云斜长片麻岩变质新生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