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四史”引《诗经·国风》考论

来源 :王珂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anyuanh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四史”,即“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因其作者、产生时代及其书写的特殊性,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同时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经学价值。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诗经》,不仅承载着儒家礼乐教化的重要内容,同时还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史哲各领域均产生有持久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诗经》重要组成部分的十五国风,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目前学界对“前四史”征引《诗经》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但并未形成完整的系统,且往往“拆史不拆经”,将四部史书对《诗经》的征引分开研究。本文则将“前四史”视为一个整体,将其对《国风》的征引情况作为主体研究对象,“拆经不拆史”,试就“前四史”征引《诗经·国风》的面貌进行形式层面与内容层面的综合考察和研讨。论文第一章首先将先秦至六朝时期对“国风”的接受情况做出梳理,作为本文的背景铺垫。先秦至六朝,人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对“国风”不同方面的接受各有侧重,从先秦时期以礼观《诗》,重“雅”“颂”而轻“国风”,到两汉以经解《诗》,把“国风”列于“诗六义”之首,再到六朝时期“国风”的文学性凸显而饱受文人青睐,人们对“国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次加深的过程,“国风”的地位也在一步步提升。论文第二章从形式层面和文献层面对“前四史”征引《诗经·国风》进行了考察。“前四史”征引《诗经·国风》的方式共分为“明确直引《国风》”“取辞于《国风》”“巧妙化用《国风》之诗句诗意”“以《国风》之诗为史”和“仅引《国风》之诗名”五种。引《国风》者则可分为当权者、臣子与撰者,他们征引《国风》分别发挥着教化、讽谏、评人论事、自我抒情等不同方面的功用,且在征引时更注重“正风”精神的宣扬。而通过对“前四史”征引《国风》时间线索的考察,我们还得以窥见《诗经》自西汉后期始地位已然稳固,并相伴于两汉王朝的统治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进程。论文第三章对“前四史”征引《诗经·国风》的内容与阐释层面进行了深入考证,首先探究了两汉时期以人伦之礼为基础,将人情、政教与天地之道相结合,以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为主要出发点与落脚点,并希冀建立明君贤臣、百姓各得其所的德政美政与大一统王朝稳固秩序的政治特点;其次对两汉时期《国风》在《诗经》中的“教化之基”地位作出了说明,并认为其“物情”的特色最能够体现《诗经》本质;最后,本文以“前四史”对民间谶谣的收录情况及对汉乐府民歌的评价为依据,得出了在先秦至六朝时期人们眼中《国风》虽与民歌有共通之处,但实际上并非民歌的结论。
其他文献
学位
从词义而言,实验是指科学研究中为了验证某一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实验性设计的根本属性是强调尝试和创新。实验性书籍设计是实验性设计下的一个子课题,现今受到设计教育和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它是伴随着未知结果的探索过程,其目的在于探索书籍设计新的可能性。这个探索未必会有答案,但实验性书籍设计的主要价值在于探索过程中产生的反思。这一类书籍的主要特征是先锋性、观念性、开放性、互动性、偶然性。在新媒体盛行的时
学位
托马斯·卡莱尔是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评论家,思想家,他于1839年首次提出“英国状况问题”(the Condition of England Question),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了大量的文学创作,通常是反映工业社会中工人在生产、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悲惨境遇,这一类小说通常被称作“英国状况问题小说”(the condition-of-England novel)。鉴于乔治·艾略特所
学位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拥有自己独特且古老的文化,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意识形态中根深蒂固,可以说传统视觉符号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和体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博物馆数量激增、规模扩大、门类日益丰富。与此同时,我国博物馆的视觉识别形象也伴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变得更为完善。通过对全国31个省(港澳台地区除外)5788家博物馆的视觉识别形象的数据收集、梳理、分析,我发现存在大量运用中
学位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1926-1992),美国当代优秀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横跨了 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因其文本具有的深刻的时代意义与文化价值而被誉为“焦虑时代的编年史记录者”。长久以来,耶茨被视为现实主义作家之列,但成长于二战后电影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语境下,耶茨的创作思维受到了现代电影的影响,他的小说创作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桎梏,呈现出鲜明的电影化色彩。短篇小说集《十一
学位
“行祖宗之法”“奉先王之制”是帝制中国的一个鲜明特征,然而“祖宗家法”的内涵及其性质并不清晰,其称谓不尽相同。赵宋“祖宗家法”是赵宋开国皇帝在其所处时代背景之下,逐渐形成并经阐释的关于自我修身、建立和巩固新政治秩序的理念、原则和方略,在变家为国的进程中,它的核心内容融入于赵宋王朝根本制度的构建,贯穿有宋一代王朝治理的全过程。本文从“祖宗家法”出发来讨论宪制问题,从宪制的视角来重新认识“祖宗家法”,
学位
报纸
清代漢學學統重建,禮學復興。在這時代背景下,惠士奇作爲乾嘉學派吳派主要人物之一,其書《禮説》在當時治禮之學“持論最有根柢”,通篇不載《周禮》原文,而直接舉各家之説加以考證辯駁。但學術界對此研究較少,本文運用舉例法、歸納法和統計法,較爲系統地對惠士奇《禮説》的訓詁內容、方法、訓詁特點、問題、成就進行分析研究。其中,訓詁內容和方法參考大家分類,並依據此書具體情況,把對古注內容的訓詁增添進訓詁內容中。訓
学位
本文是基于《声东击西》播客电台第153期节目“算法这只温柔的巨兽”的模拟汉英交替传译实践报告。本集节目旨在深化人们对社交媒体算法的认识,尤其是对社交媒体算法导致个体间隔离状态,造成社会割裂等问题的理解。本报告以纽马克提出的交际翻译为理论指导。交际翻译强调译文产生的效果应力求接近原文本,译文应更通顺、简洁、清晰,符合目的语规范。交际翻译虽为笔译理论,但忠于目的语读者,强调源语文本的交际目的,与本文推
学位
中国传统吉祥语隶属于吉祥文化,其语言内容背后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映射。古人利用谐音、寓意等手法创造出意象丰富、积极向上的吉祥语,为我国古代节日庆祝及日常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祝福语言,这些吉祥语在当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下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视觉设计的理念和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应与时俱进。本文以中国传统吉祥语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将传统吉祥语以色彩明亮,轻松诙谐的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