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程目标规定了体育课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它是体育课程内容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只有在正确的课程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体系,保证体育课程持续健康发展,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因此,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是个很重要课题。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自1903年有了体育课程并出现体育课程目标雏形以来,至今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清朝末年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时期(1902—1911)、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时期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1912-1926)、国民党统治时期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1927-1949)、新中国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时期(1949年-20世纪末)、新课程标准时期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2001-至今)。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述五个时期的体育课程目标发展状况进行考察,归纳出体育课程目标演变过程中呈现出的三个变化趋势:第一,体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由注重社会本位、学科本位向注重学生本位的趋势发展;第二,体育课程目标表述形式,由普遍性目标取向发展到行为目标取向,再发展到生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的发展趋势;第三,体育课程目标一直受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在归纳总结百年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历史演变过程中,获得当下对体育教学的一些思考:第一,对体育课程目标全面性思考;第二,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始终追求个人、学科和社会价值的平衡;第三,对今后教学目标制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