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自古以来就是游牧部落集聚的地区,纵观历史,辽宁地区曾有许多游牧部落在此繁衍生息,从事游牧生产,形成了东北地域性游牧文化。在Thomas J.Barfield的《游牧选择》一书中就提到东北和辽宁就属于世界上五个主要游牧文化地带中的从黑海延伸至蒙古的欧亚大陆草原地带。辽宁西北部与内蒙古高原相接,蒙古的游牧文化与东北地区的农耕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孕育了不同于大草原的游牧部落风情。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该地区的聚落产业结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聚落也随之更新、变迁,粗犷的游牧文化与农耕文明等产生了融合,形成了不同于蒙古草原地区原始游牧文明的特殊聚落。由草原聚落演变而来的辽宁西北部地区游牧文化影响下聚落空间特征是在辽西北山地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地形地貌和社会经济等复杂背景下形成的,因此本文通过对该类聚落空间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对辽宁地区的聚落空间现状调查,提取聚落中重点构成要素特征,总结出该类聚落选址特征、空间结构特征、空间肌理特征、空间尺度特征、院落空间和公共空间特征,用以指导未来游牧文化影响下传统聚落空间的发展。论文研究内容主要由五部分构成,其中,第一部分绪论为研究基础,首先对研究背景、研究范围与相关理论概述进行明确并限定;其次,从辽宁游牧文化影响下传统聚落人口来源与变迁开始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对此类聚落进行分类,划分为大凌河流域、绕阳河-细河流域、辽河上游流域三类,分析聚落生成演变的选址及分布特征;接着由微观入手,提取游牧文化影响下传统聚落的构成要素,从山水环境、牧场、街巷、院落及民居、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六部分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出辽西北地区游牧文化影响下传统聚落的构成要素所具有的特征;进而由点及面,通过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分析整体聚落内部空间结构、空间肌理及空间尺度各方面的特征;第五部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进行实例分析,由抽象到具体,从它的选址布局、聚落构成要素及空间形态和尺度等几方面进行详细描述,从而印证前几章对相应类别聚落特征的归纳总结。最后提出对该类传统聚落在自然环境、空间肌理、空间尺度等方面的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对未来所具有的不同文化来源与传承特征的聚落人居环境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