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背后——《大神布朗》人物塑造中面具技巧的分析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l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最著名的面具戏剧《大神布朗》已得到评论家的广泛研究,研究视角颇丰,有舞台研究、性别研究、传纪式研究、心理分析、主题研究等。然而,多数研究均忽视了面具自身在戏剧人物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奥尼尔戏剧生涯的第二阶段曾在多部剧中尝试使用面具,因此,从面具剧作法角度出发来研究《大神布朗》中的戏剧人物就极具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研究奥尼尔在《大神布朗》中对面具的的继承和革新,试图更好地理解面具在剧中的功能和效果,厘清奥尼尔把面具作为在其创作生涯第二阶段革新戏剧的一项主要戏剧艺术创新的原因,通过对人物塑造中面具技巧的研究揭示出奥尼尔对人和生活所持悲剧观的几个方面。本文主要采用剧作法研究,集中于面具的戏剧影响力理论;此外,研究方法还包括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康奈尔的“支配性男性气质”理论以及元戏剧研究。   《大神布朗》中四个主要戏剧人物全部戴有面具。迪奥·安东尼通过“潘”面具把自己装扮成异教徒,以此来掩饰自己虔诚基督徒的一面;赛博尔利用面具装扮成妓女但是另外一面却是“大地之母”的温柔形象。玛格丽特的透明面具使她保持永远17岁、年轻“女孩”的表情:威廉·A·布朗的面具使用稍复杂,一方面他利用死去迪奥的面具伪装成迪奥,这样的伪装在另一方面迫使他带上第二个面具以维持自己先前成功商人的形象。剧中的主要人物的塑造都离不开各种面具技巧的使用,人物的面具都有可以摘除面具的特点,但是同时又具有各有独特的特点:有的是透明面具,有的面具可以转变、继承,也有人同时拥有几个面具,等等。   按照剧中的人物分类,本文分成三章。第一章主要讨论迪奥个性塑造中面具具有的悖论性保护功能及其面具所表现出的戏剧效果。四岁开始戴上“潘”面具的迪奥本希望“大神潘”能够给他提供保护,使其免受到“邪恶”的侵扰:然而面具背后的迪奥确是一个虔诚基督徒。随着“潘”面具对基督徒一面的侵蚀,他开始从父母、爱人中寻求保护以摘除他的伪装。但是,父母的冷淡与势利、爱人的无知与盲目以及社会的要求最终使他无法离开面具;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面具越来越深入灵魂,逐渐从“潘”转变成魔鬼“墨菲斯托菲利斯”最后变成“撒旦”,陷他于异教徒与基督教徒无止境的冲突之中。在这样的冲突中,迪奥只能在独自一人时才能摘除面具,他期盼摘除面具的希望注定是毫无希望的追求。奥尼尔通过把迪奥希望摘除面具展示自己基督徒身份与被迫戴上面具继续自己异教徒身份之间的冲突搬上舞台,揭示出戏剧人物与剧作家相似的宗教探求,并表达出对这种探求的希望持毫无希望的悲剧观。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正经历着严重的宗教信仰危机,观众在观看迪奥对面具抱有的希望以及面具对迪奥的摧毁的悲剧中流露出对迪奥的同情的同时,也开始反思整个社会及自身的信仰失落。   第二章分析面具伪装功能在塑造戏剧人物布朗中的作用,以此考察奥尼尔关于自我分裂的悲剧观。布朗在前两幕作为建筑设计公司老板并没有戴面具,而是在临近第二幕结束迪奥死时才开始带上面具。由于贪恋迪奥的艺术才气及其美丽妻子玛格丽特,为了能够伪装成迪奥,布朗继承了迪奥去世时留下的面具.带上迪奥的面具使他在艺术建筑设计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并且得到了玛格丽特的爱情。但这却导致了他自我的破碎,因为他不得不同时戴上第二个面具以确保之前作为一名成功商人的身份。布朗想同时拥有艺术和物质的双面具—迪奥的面具实现了他的艺术需求,商人的面具满足了他物质的追求—保证自己在精神和物质生活两方面的成功,但是,这两个面具根本无法共存。独自一个人时,布朗会摘下两个面具,展示出逐渐被两个面具折磨的面孔。通过布朗不断地戴上和摘除两个面具的过程,他极大的内心冲突也一览无余得展现给了观众。由于当时美国社会盛行的物质主义,使布朗精神和艺术的双追求成为不可能;他只能在精神物质的冲突中看到原先同一自我被打碎,并且随着自我的破碎,不仅通过迪奥面具所占有的身份而且其原先的成功商人的身份全部丢失。奥尼尔通过在描绘布朗中使用的面具技巧,不仅表达了对当时盛行物质主义的批评,还进一步展现出对自我的认识的悲观态度。他认为由于信仰危机以及物质主义的侵蚀,自我不再同一,而是破碎的。布朗从没有面具到戴上面具再到失去自我的经历恰恰影射了当时美国普通人,奥尼尔在这个人物塑造中多次通过带上面具和摘除面具达到的戏剧反讽,使观众始终处于一个反思者的角度。   第三章主要讨论在表现两位女性人物玛格丽特和赛博尔的性格特点时使用的面具技巧,揭示奥尼尔对于生活所持游戏人生虚无主义的悲剧观。尽管女性面具的使用相对以上两位男性人物的面具较为简单,既没有转变也没有增加,但是两位女性面具的不同功能展示了她们各自对生活的不同态度。玛格丽特戴上的是永恒“女孩”的透明面具,展示她17岁的年轻面容,即使玛格丽特老去之后,她的面具年轻依旧。不变的面具正是她性格的体现,玛格丽特从始至终在面貌和心理上都固定扮演着社会期待角色,从而由于盲目而失去自我个性。赛博尔所戴的面具是一个妓女面具,掩盖了她“大地之母”的一面。通过妓女面具,赛博尔游戏人生;奥尼尔利用她的面具给观众展示虚无主义的元戏剧式生活态度,即人生是个大舞台,人人都在演戏。赛博尔妓女面具表达出来的、形而上的哲学意味提醒着当时的观众由宗教信仰危机和物质主义泛滥带来的精神空虚和生命虚无。   本文的结论认为奥尼尔在《大神布朗》中不仅使用了戏剧舞台上面具的一些常规功能如保护和伪装的功能,还采用了一些独创性的用法来塑造戏剧人物形象,如摘除面具、面具继承和同时拥有多个面具等。迪奥、布朗、玛格丽特和赛博尔的面具虽然从不同方面挖掘人物的命运,但是奥尼尔把它们的落脚点均放在人类命运的悲剧性上。从而,通过分析面具在《大神布朗》的戏剧人物塑造中体现出的功能和效果,更好地理解奥尼尔使用面具展示出的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由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以及宗教与现实的冲突引发的美国人的精神状态,在此基础上表达出作者毫无希望的希望、自我破碎和游戏人生的虚无主义的悲剧观,恰好影射了当时美国社会中人们的精神状态。
其他文献
体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强,体育在人类交流中的独特作用受到愈来愈广泛的社会关注。英语体育新闻报道以其独特的话语范围
进入冬季后,春兰“梦幻”、“靓丽”及“静博士”等空调又一次迎来销售高峰.许多消费者惊喜地反映,春兰这几款空调新品制热速度比普通空调快一倍,运行一天比普通空调省电约30
期刊
2004年教育部颁布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该《课程要求》在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学位
她说师傅严苛的要求、精益求精的严谨作风、对安全的极端重视、对后辈的关心和爱护都深深地影响着她,老一辈身上的“工匠精神”为她今后的路打下坚实的基础。32岁,正是一个女
在通信系统中,由于网络可运载的业务量是有限的,随着输入业务量增加会使得网络出现聚集现象和通过量大大下降,并引起时延大大升,从而导致网络无法正常运行,因此要求采用必要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当今社会中,建筑早已不单纯是一种物质空间形态,而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载体。建筑以它们承载的精神积淀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社会在人文、经济和政治多方面的发展历程。我们所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