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美国等市场经济条件较完善,法律法规等制度较健全,股权较分散,公司治理以外部市场治理为主的国家。在欧美等市场经济条件较发达的国家,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我国自2001年8月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以来,关于在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和制度环境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能否起到所设想的作用,在各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详细地论证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性,并提出改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政策建议。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主要内容依次如下:第一章论述独立董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分析,为了解决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在公司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并进而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有效运行的条件。第二章用经济学的方法论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第一: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这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在这个过程中管理层和大股东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原有管理层和大股东将阻碍独立董事制度推行迅速达到一个均衡,也即阻碍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影响独立董事制度改善公司治理的效果。引入一个新的制度还存在一个同其它相关制度相兼容的问题,如我国的监事会制度。第二:分析激励约束机制与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独立董事在本质上也是股东的代理人,没有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作为“经济人”的独立董事可能与公司内部的经理人“合谋”而取得最大的效用;由于“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独立董事也没有多大的激励去尽职的履行职责。第三:建立一个独立董事和内部经理人合谋的博弈分析模型,分析独立董事和经理人合谋的条件和可能性。第四:从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机制上论述独立董事的有效性,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除了看其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否完善外,更重要的是看其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就与独立董事制度有关的《公司法》、《证券法》等而言,法律成面的缺陷可能使独立董事不能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第四:从独立董事的任免机制及其独立性方面分析其有效性。现在的独立董事的任免权基本上由控股的大股东控制,在这种独立董事任免机制下,独立董事很难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受损害。第三章:独立董事制度和公司业绩相关性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本章选取深交所5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独立董事的人数、比例、薪金和公司的EPS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分析得出独立董事制度和公司的业绩相关性为负或不大。第四章提出改善独立董事制度的政策建议。本论文分析的结论是:在我国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并不能改善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趋加快,大量农地被国家征用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成为必然。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究其根源是现
在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治疗时,静脉给药是用药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正个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有时可迂到种种情况使经静脉给药造成困难,甚至不可能,而患者的病情又迫切需用化
介绍了水口水电厂升船机的运行原理和保护配置。从安全运行角度,提出升船机运行前后的检查事项,运行时的重点监控和特殊工况下的安全措施,为其他大型垂直升船机的安全运行提
自从金属铝第一次被熔化的时候开始,铝渣就是不可避免的副产品。热力学表明只要有氧气存在暴露的铝表面附近,铝就会氧化,将会产生各种成分的铝氧化物。还好我们可以在没有过
在成都,爱吃东西,爱寻觅好味道餐馆的人被大家称为“好吃嘴”.而比“好吃嘴”级别更高,基本上少了美食活不了,吃得不爽叫歪歪的人,被统一命名为“吃货”.不知很多人看到“吃
病历摘要杨××,女性、62岁、白族、搬运工人,住院号438号。因反复气急、心悸、水肿五年余,于1976年5月17日再次入院。患者于五年前发现高血压病,血压波动于150 ~170/90~110毫
最近,埃德·曼赛尔(Ed Mansell)研究开发的Super Melt回转熔炉注册了专利,第一台Super Melt回转熔炉曾于1 998年建成,现在的新型Super Melt炉则是在那个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最
自从Nowell和Hungerfora~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看到ph~1染色体以后,陆续为其他研究者所证实。我国,王志澄等也曾报导。近来逐渐注意对慢粒早期、缓解和急性变期的染色
传统的财政风险理论主要是从财政系统内部出发来研究财政风险问题,往往是就财政论财政,对影响财政风险的外生因素关注不多。实际上财政风险同时具有内生性和外生性的特点,明确内
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染色体研究,自从Nowell和Hungerford报告Ph~1染色体以后,陆续为其他研究者所证实。国内,王志澄等也早有报告。综观文献资料,在慢粒白血病染色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