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经杂志的同质化竞争——以《财经》和《理财周刊》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kao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由于受到国内社会经济制度的改革、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国际商业主义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杂志自身之特征,财经杂志已在我国掀起了杂志发展史上的“第三次浪潮”,竞争主体已达100多种,广告份额与日俱增。   过快的发展速度使新生的财经杂志市场呈现出种种问题,而尤其严重者即为全方位的同质化竞争,主要表现在杂志受众定位、杂志元素(如杂志刊名、策划手段以及报道内容等)雷同,彼此之间替代性强等诸多方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从宏观和微观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就宏观方面来讲,主要体现在:1.财经杂志受众群尚不成熟,例如总体上处于数量猛增、结构混乱、阶层意识模糊的状况,以及对财经杂志的消费集中度相当低;2.财经杂志价值观同质化;3.财经杂志市场的不成熟;4.广告市场的短期诱惑。从微观层面来讲,各财经杂志也有模仿的激励,而对创新能力、资金能力较弱的跟随者和缺乏财经杂志运作经验、事业发展相对缓慢的机会主义者尤其如此。   在第二章中,本文通过对两个案例《财经》和《理财周刊》的详细比较分析,总结了其在避免同质化竞争方面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两者虽然都注重品牌建设,并强调杂志内容的必读性,但其实现途径却各有特色。另外,它们由于受众定位不同,所以更多地采取了不同的运作和管理手段,其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对财经资讯的报道手法不同、对财经资讯的时效性要求不同、对财经资讯的地域性要求不同、以及对财经新闻报道的权威性重视程度不同等几个方面。   受众群在未来的发展情况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财经杂志的发展趋势,因此,论文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具体论述受众群的发展走势对财经杂志未来发展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指出,我国财经杂志要想避免同质化竞争,做强做大,必须加强四方面工作,即细分受众、错位定位,实行受众数据库管理,实施品牌经营战略、增强影响力,以及实施培育专家型记者队伍战略。
其他文献
民营书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日益壮大,不但在图书分销领域占据半壁江山,而且在编辑出版环节同样表现出色,已经成长为民族书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强做大的愿望和资本逐利而
本论文首先从中国传媒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描述了目前我国传媒业的发展速度、产业规模、结构、经营业绩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而分析,目前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得出的结论是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它也是把“双刃剑”。在为人们造福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本文论述的网络中的个人隐私被侵犯就是其中之一。在网络时代,暴露于网络之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全球化市场的形成,当代世界电信业与广电业等电子信息产业之间互相融合,政府对该产业的管制也趋于放松。美国《1996年电信法》是世界各国放松对传媒产业管制历
版权贸易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出版社通过开展版权贸易,一方面可以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介绍国外领先的科技、文化知识,同时把国内优秀的民族文化引向世界;另一
期刊
新闻价值理论是新闻学上最基本的、争议也颇多的理论之一。对接受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即时性信息效用。对专业的新闻传播者来说,新闻价值是从满足接受者享用新闻信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