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积叠轧SiC_p/MWCNTs增强镁基纳米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qcnbbz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纯镁具有低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一般不能直接用作结构材料。而镁基纳米复合材料在纯镁基体轻质的前提下,其具有高比强度、高硬度和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利用累积叠轧法成功制备了镁基纳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增强相分别为单一SiCp、MWCNTs以及混杂SiCp/MWCNTs, ARB总循环次数为14次。ARB-14后再对复合材料进行温轧后处理。系统研究了ARB循环次数(单次压下率50%)、纳米增强相质量分数、混杂比例以及温轧后处理对纳米复合材料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组织方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了分析;性能方面,利用液压伺服万能试验机、显微维氏硬度计和热膨胀仪对纳米复合材料进行测试。对纯镁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ARB循环次数的增加,材料中仍然存在明显的未焊合界面。在ARB-2时纯镁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最小,为2.3 μm。ARB-14后,再结晶晶粒、亚结构晶粒以及变形品粒所占比例分别为33.7%,64.3%和2%。基面织构最大极强度随ARB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在ARB-14后达到15.5,略小于原始纯镁板材(15.8)。纯镁晶粒c轴随着ARB次数的增加趋向于向RD方向偏转。ARB-14后,ARB纯镁的显微维氏硬度HV为67.6 HV,较原始纯镁提高了45.1%;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分别较原始纯镁降低了4.0%和16.5%。经温轧后处理,ARB纯镁的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分别达到了276.7 MPa和245.4 MPa,较原始纯镁提高了11.8%和57.4%。对Mg/nano-SiCp的研究结果表明,当SiCp含量为2wt.%时,ARB-14后增强相分散程度和界面结合情况良好,平均晶粒尺寸为2.6μm。nano-SiCp的添加促进了纯镁基体再结晶,在ARB-14后材料再结晶比例为48.5%。基面最大极强度在ARB-14后为12.8,明显低于其它Mg/nano-SiCp以及ARB纯镁。nano-SiCp含量为2wt.%时,Mg/nano-SiCp在ARB-14后的拉伸性能和显微硬度较好。ARB-14后,Mg/2 wt.% SiCp的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分别达到了291.2 Mpa和250.1 MPa,较ARB纯镁提高了22.6%和92.2%;弹性模量E较ARB纯镁提高了203.3%。显微维氏硬度HV在ARB-14后达到最大,较ARB纯镁提高了19.1%。ARB-14后Mg/2 wt.% SiCp的线膨胀系数CTE为23.1×1 0-6℃-1,尺寸稳定性明显高于纯镁(25.4×10℃-1)。经温轧后处理,Mg/2 wt.% SiCp的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分别为294.2 MPa和254.5 Mpa。对Mg/MWCNTs的研究结果表明,当MWCNTs含量为2wt.%时,ARB-14后增强相分散程度和界面焊合情况良好,平均晶粒尺寸为2.4μm。MWCNTs的添加明显抑制了纯镁基体的再结晶,在ARB-14后材料整体再结晶比例为17.7%。MWCNTs的添加有效地激活了纯镁基体的非基面滑移系。在ARB-14后,Mg/2 wt.% MWCNTs的基面最大极强度为10.8,明显低于其他Mg/MWCNTs、Mg/nano-SiCp复合材料和ARB纯镁。MWCNTs含量为2wt.%时,Mg/MWCNTs在ARB-14后的拉伸性能较好。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分别达到了291.7 MPa和257.1 MPa,较ARB纯镁提高了22.8%和97.6%;弹性模量E较ARB纯镁提高了217.8%,较Mg/2 wt.%SiCp提高了4.8%。显微维氏硬度HV在ARB-14后最大,较ARB纯镁提高了32.8%,较Mg/2wt.%SiCp提高了11.6%。Mg/2 wt.% MWCNTs在400℃的尺寸稳定性(25.5×10-6℃-1)不及Mg/2 wt.%SiCp (23.1×10-6 ℃-1)。经温轧后处理,Mg/2wt.% MWCNTs的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分别为267.4 MPa和235.8MPa。对混杂增强复合材料Mg/2 wt.%(SiCp+MWCNTs)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混杂比为7:3时,ARB-14后纳米增强相在纯镁基体中均匀弥散分布。(SiCp+ MWCNTs)较两种单一增强相更加强烈的抑制了纯镁基体的再结晶。当混杂比为5:5时,复合材料基面最大极强度为8.3。混杂比例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影响不大。MWCNTs掺杂比例越大复合材料显微硬度越高,即便在最小的掺杂比例下复合材料的硬度(89.4 HV)也明显高于Mg/2 wt.% SiCp (80.5HV)。当混杂比为n=7:3时,复合材料在400℃时平均线膨胀系数CTE为23.9×10-6℃-1,尺寸稳定性介于Mg/2 wt.% SiCp和Mg/2 wt.% MWCNTs之间。以综合性能作为评判标准,当nano-SiCp和MWCNTs的混杂比为7:3时,复合材料在ARB-14后的综合性能较好: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分别为294.9 MPa和270.5 MPa,弹性模量E为67.4 GPa,显微硬度89.4 HV,线膨胀系数CTE为23.9×10-6。C-1。经温轧后处理,抗拉强度UTS和屈服强度YS分别为270.8MPa和250.4Mpa。
其他文献
以BaCl2和Na2WO4为反应物,在室温和水浴条件下,利用沉淀法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BaWO4粒子,并进行表征。考察了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种类、反应物浓度、pH值等条件对BaWO4粒径、
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对(Na0.5K0.5)NbO3压电陶瓷进行铜掺杂改性研究.使用SEM、XRD并结合常规压电陶瓷性能测试手段对该体系的显微结构、压电性能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uO
ZnO基薄膜从被发现起便受到广泛关注。其宽带隙,高激子复合能,储量丰富以及价格低廉等特性令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制约ZnO基薄膜应用的主要因素有:(1)如何控制缺陷以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目的对三种YAH(You-Are-Here)地图显示方式的导航绩效进行工效学评价比较。方法被试间设计,180名被试分别参与三种显示方式下的绝对朝向判断和相对方位判断任务。结果绝对朝向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将以聚异戊二烯(PI)为主链、聚苯乙烯(PS)为支链的规整多接枝共聚物溶于一系列具有不同选择性的溶剂(1,4-二氧六环,甲苯和环已烷)中浇筑成膜。采用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透射
以三氯化钌水合物为原料,合成了联吡啶钌配合物,将标记联吡啶钌的DNA自组装到金电极上,在绑定剂存在的条件下与特定序列的DNA、标记二茂铁羧酸的DNA杂交,形成三螺旋DNA结构。基于
随着现代科学的进步和工程实践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微电子学领域、光学领域及其相关技术的快速进展,超光滑表面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同时对其表面质量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
2007年七八月在纪念建党86周年之际,我应邀执导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文明办联合主办的《唱响七月》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两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演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