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卤化氧铋基光催化材料处理压裂返排液机理研究探讨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3060750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力压裂是当前油气田进行增产作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段之一。在水力压裂作业过程中,从地层返排至地面的压裂返排液成分十分复杂,它具有返排量大、高化学需氧量(COD)、高黏度、高稳定性、难处理等特点。在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如羟丙基胍胶、有机硼交联剂等残留有机成分的去除一直是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光催化技术因其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具有无选择性、无二次污染等特点而被广泛关注。基于光催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处理方面的优势,本文拟将光催化技术引入压裂返排液处理领域,尤其针对压裂返排液中残余有机聚合物,为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提供一种新思路。光催化技术的核心是高效光催化剂的制备,而当前光催化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是具有高效性能的可见光响应卤化氧铋基光催化剂(BiOX,X=Br,Cl和I)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机理探究。本文主要的研究目标是:通过调控制备方法和反应参数合成出具有固溶体、复合体(异质结)以及超薄结构的改性卤化氧铋基光催化剂,评价改性光催化剂的性能并探究不同改性光催化剂的结构对光催化机理产生的影响,优选出高性能的光催化剂直接应用到压裂返排液处理。综合全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制备出具有不同能带结构的、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卤化氧铋固溶体光催化剂(BiOBr0.5I0.5)和卤化氧铋复合体光催化剂(0.5BiOBr/0.5BiOI),通过机理探究实验确定了BiOBr0.5I0.5光催化剂因其固溶体结构诱导的增强的激子光催化效应以及0.5BiOBr/0.5BiOI光催化剂因其复合体结构诱导的增强的载流子光催化效应。将此结论作为理论基础探究后文改性结构卤化氧铋基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通过调控制备方法和反应参数合成出系列改性卤化氧铋光催化剂—BiOBrxI1-x/BiOBr光催化剂、Bi507Br0.5I0.5固溶体光催化剂、超薄结构BiOI光催化剂以及超薄结构BiOBr光催化剂,并通过有效表征手段确定了系列改性卤化氧铋光催化剂的基本结构。通过罗丹明B、苯酚等有机物降解实验验证了相比较于未改性样品,改性卤化氧铋光催化剂具备增强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结合光催化机理探究实验结果以及前文已得结论得出:BiOBrxI1-x/BiOBr由于其固溶体结构诱导的增强的激子光催化效应和复合体结构诱导的增强的载流子光催化效应的协同作用支撑其增强的光催化降解性能;Bi507Br0.5I0.5光催化剂增强的激子光催化效应支撑其增强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超薄结构BiOI光催化剂增强的载流子光催化效应支撑其增强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超薄结构BiOBr光催化剂增强的分子氧活化能力支撑其增强的光催化降解性能。上述性能评价及机理探究结果为使用改性卤化氧铋光催化剂处理压裂返排液奠定了基础。在光催化处理压裂返排液实验中,首先通过降解羟丙基胍胶以及有机硼交联剂实验证实了改性卤化氧铋基光催化剂对上述两种压裂返排液中常见的残留有机成分具备更强的降解能力。在100min可见光照射下,BiOBrxI1-x/BiOBr光催化剂、Bi507Br0.5I0.5光催化剂、超薄结构BiOI光催化剂以及超薄结构BiOBr光催化剂对于羟丙基胍胶溶液的COD去除率分别为58.27%、48.45%、29.58%以及49.80%,对于有机硼交联剂溶液的COD去除率分别为61.38%、53.44%、32.12%以及54.81%,降解效果均优于未改性的光催化剂。根据降解实验结果将优选出的BiOBrxI1-x/BiOBr光催化剂、Bi5O7Br0.5I0.5光催化剂以及超薄结构BiOBr光催化剂应用于处理油田现场产出压裂返排液。压裂返排液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使用BiOBrxI1-x/BiOBr光催化剂、Bi5O7Br0.5I0.5光催化剂以及超薄结构BiOBr光催化剂处理后的压裂返排液的COD降低率分别为92.14%、64.02%以及70.87%,且压裂返排液的色度、悬浮物含量(SS)、含油量及表观粘度均有所降低。处理后压裂返排液COD值的降低与色度、悬浮物含量(SS)、含油量等指标的降低相照应,这说明压裂返排液中的有机成分被有效降解。同时,基于前文对BiOBrxI1-x/BiOBr光催化剂、Bi5O7Br0.5I0.5光催化剂以及超薄结构BiOBr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机理探究结果,对上述三种光催化剂处理压裂返排液的机理进行研究探讨。本文自合成一系列改性卤化氧铋基光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油田压裂返排液的光催化处理领域,本文的研究内容不仅为卤化氧铋基光催化剂的改性提供新方法,而且为油田产出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传统的数值模拟研究未考虑流速变化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导致海上油田提液措施增油量预测和提液后含水率拟合的数模结果与开发生产实际存在差异。提液是海上油田在高含水期普遍采用的单井增产措施,其本质是提高流体在储层中的流动速度。因此,探索流速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建立基于动态相渗的数学模型和数模方法,对海上油田开发增产的方法优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聚焦于流体速度对油水相对渗透率的影响,采用非稳态法测试不同流速的
学位
近年来营销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扩展,但我国企业的营销理念、营销行为远没有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丰富化的特征,反而是有些表现出同质化、相似性、简单化的趋势。长此下去,对于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打造十分不利。因此,本文深入实际分析造成我国企业营销方式单一化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企业营销方式单一化的对策思考——品牌营销。主要包括:观念更新,组织结构革新,对于本民族文化的深度提炼是差异化品牌定位的源泉
期刊
日益严重的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已严重威胁着地区、国家经济的发展与人类健康,废水处理再利用与海水淡化技术成为缓解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而在众多水处理方法中,纳滤技术作为压力驱动的物理分离技术,具有节能、环保、高效等优势,成为首选方案。然而,传统高分子纳滤膜虽然能够有效分离小分子有机物,但对于金属离子的阻隔能力还有待提升,以及低通量、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较差的劣势亟需找到新型纳滤膜材料进行技术的革新。近年
学位
泥页岩作为油气勘探开发中钻遇的特征地质,其水化膨胀、分散是造成井壁失稳、坍塌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随着水基钻井液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聚醚胺为核心处理剂的水基钻井液抑制性能已接近油基钻井液。此后,聚合物抑制剂逐渐成为了行业的研究热点,而性能更佳,作用范围更广,多功能的聚合物抑制剂的设计和开发也逐渐成为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在归纳总结现有聚合物抑制剂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发现了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两点方向:(1)聚
学位
水平井钻井技术作为一种能大幅提高油层采收率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老井开窗侧钻和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然而,由于水平井井身结构的复杂性,导致井下作业管柱在钻井过程中产生剧烈振动,包括横向、轴向和扭转振动。而粘滑振动作为扭转振动的极端情况,不仅会严重缩短PDC钻头的工作寿命,而且可能导致钻杆以及井下测量仪器失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垂直井的粘滑振动开展了大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针
学位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能源,已被我国列为第173个矿种。水合物资源储量巨大,其中绝大多数储存在海洋中。按照赋存状态可将海洋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可分为砂岩型、非砂岩型、海底裸露型、分散型。根据水合物分解后地层是否能够保持完整骨架结构,水合物可分为成岩和非成岩两种类型。其中分散型的非成岩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存在于海底细颗粒沉积物中,具有饱和度低、胶结性弱、渗透性差的特点,虽然储量巨大,但开采技术难度也
学位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高性能聚醚类合成润滑基础油,因其具有极好的粘温性能、低温性能、润滑性能、耐高温性能和环保可降解性能等而在工业润滑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然而,PEG在苛刻的工况条件下润滑性能较差,自身难以满足润滑需求。润滑油添加剂尤其是减摩抗磨添加剂是高性能润滑油的精髓,是提升基础油润滑性能的关键。因此,发展高效的PEG基润滑添加剂显得尤为迫切。与传统有机添加剂和无机固体颗粒添加剂相比,碳纳米
学位
页岩气储层含气性评价是页岩气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测录井资料评价页岩气储层含气性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以往,页岩气储层含气性测录井评价,多是用表格化的数据进行定性对比评价,直观性不强,且无法保证评价层段的每项参数与评价指标中的某一类别一一对应,往往产生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针对这类问题,为提高页岩气储层含气性评价精度,本文提出了多参数综合评价的新方法。本文以涪陵页岩气田平桥区块上奥陶统五峰
学位
碳酸盐岩油气在我国油气资源中占据突出重要地位,而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强,不同尺度的孔洞缝广泛发育,孔隙结构复杂,储层类型多样,导致在钻完井过程中易发生严重漏失,塔北和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漏失发生率均在50%以上。钻开液漏失会诱发储层损害,导致油气藏开发效率低下,甚至油井报废。目前对于碳酸盐岩储层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未有专门的碳酸盐岩储层损害与保护技术评价方法和相关行业标准,这已经成为阻碍碳酸盐岩
学位
作为世界范围内前寒武系微生物白云岩气藏的典型代表,四川盆地震旦系(埃迪卡拉系)灯影组特大型气藏被认为是中国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是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产量的重要组成。在沉积期丘滩体(灰泥丘)总体大规模发育背景下,灯影组微生物白云岩经历了漫长的成岩演化史,储层非均质性强,体现在同一岩溶地貌单元下的不同井区、不同相区测试产量差异显著。但除表生期岩溶作用外,而硅化作用、热液作用、同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