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是我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又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的深厚土壤,同时反映着当今时代发展的现实诉求,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执政观和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理论前提。高等教育中“以学生为本”理念的提出是基于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和我党科学发展观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掌握最新知识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各国竞争的核心,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来自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决定了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等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发展和成才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从建国初期强调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到改革开放重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都没有把教育的主体——学生放在应有的位置,忽视学生自身的价值和作用,权利和需要。特别是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转型期,整个社会以极大的热情更多关注的是国家物质指标的增长,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的需要。在高等教育中,主要表现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政府宏观调控不力,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多元化的教育结构并没有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及时构建。我国高校的办学层次和办学重心不断上移,导致人才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其次,高校收费增长幅度与国民收入增长幅度的不对等,导致大量贫困家庭的子女或因贫失学,或因学至贫,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受到严重挑战。对物质的重视和对精神需要的忽视,直接导致学生人文精神走向失落。在理性反思的基础上,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潮流,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在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服务体系,从学生出发制定各项教育政策。切实肩负起宏观调控的责任,为学生构建合理的办学层次结构,完善高等教育资助体系来解决贫困生入学问题。高等学校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需要为本,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贯穿与学校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始末。整个社会要提供良好的“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环境。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和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通力合作,尊重学生的权利,倾听学生的心声,满足学生的需要,把“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到实处,我们的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之梦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