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预后评价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ilul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发生急性发作引起重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等情况,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乙肝肝衰竭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目前内科综合治疗仍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病死率高达70%。李氏人工肝系统(Li’s artificial liver system, Li-ALS)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获得重大突破,显著降低了患者病死率。早在2005年,李兰娟院士领导的人工肝团队就提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优于血浆置换的观点。本文进行了李氏人工肝系统血浆置换滤过方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35例的病例分析。本文以浙大一院人工肝中心2011.6.1到2012.1.30期间采用李氏人工肝系统血浆置换滤过方法治疗的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前后各种指标的变化,并建立了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因素。李氏人工肝系统血浆置换滤过方法治疗前后血三系都发生了显著的降低,并引起了治疗后血生化及凝血指标的极大改善。治疗后谷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组氨酸显著降低,其余氨基酸治疗后数值低于治疗前,但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1月和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1.4%和40.0%。根据肝衰竭不同分期分层,早期1月和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5.0%和50.0%;中期1月和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2%和47.4%;晚期1月和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5.0%和25.0%。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四个显著的变量:MELD评分(RR=1.379)、白细胞(RR=1.296).HBeAg(RR=0.083).胆碱酯酶/1000(RR=0.552)。血浆置换既可以除去血液中的中小分子物质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毒性物质,同时还可补充肝衰竭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白蛋白等。但其对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失衡等内环境紊乱的调节作用较小,对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能力不如血液滤过和透析,对水负荷过重的情况无改善作用,而血液滤过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晚期患者体内蓄积的毒素高于早、中期,李氏人工肝系统血浆置换滤过方法经过持续性的血液滤过,更大程度上清除了血液中的毒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晚期患者生存率。
其他文献
介绍了轻工行业标准《沙滩椅》的结构、范围、研究技术路线,重点研究了沙滩椅的外形尺寸偏差、外观性能、理化性能、网布物理性能、力学性能、有害物质限量等产品性能,确定了
背景与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获得性代谢性应激性肝损伤,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脂肪性肝炎(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整合素αvβ3受体显像评估大鼠肝纤维化的可行性研究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肝脏慢性损伤后实质再生,同时伴随间质过度增生,潜在可逆的组织修复重建过程。肝
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下,智慧教育已是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已正式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智慧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1],而新型的、科学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智慧教育的
目的:总结42例患者在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治疗房颤的术后监护体会。方法:常规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改良迷宫手术同时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血栓清除术并留置心外膜临
以NY-300/40压缩型耐张线夹为对象,建立了耐张线夹-导线系统的LS-DYNA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研究了标准压接长度(110 mm)时耐张线夹的拉伸受力性能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猪肉是市场中的重要食品,为了满足民众对猪肉制品的需求,保证猪肉质量是根本性要求。其中,生猪检疫是对疾病进行检验的关键技术,开展该项工作能在保证肉品安全的情况下对猪病
竹笛演奏作为一门有着极其悠久流传历史的音乐演奏艺术,有着很大的艺术研究价值,为了将竹笛演奏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了解和喜爱上竹笛演奏,我们就需要从"技"、"韵"、
肠上皮细胞是肠黏膜屏障组成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肠黏膜屏障遭到破坏时伴随着氧活性物质(ROS)的增加,ROS作为细胞内第二信使可以激活多种转录因子,调控致炎细胞因子和化学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