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新的教育模式基本形成,适应市场经济的教育体制正在逐步完善,而具有明显市场经济特征的毕业生人才市场也得以确立。但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一方面是人才短缺,一方面是现有的毕业生就业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对于产生就业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对策。文章由“绪论”、“目前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就业工作现状”、“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原因作用分析”和“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四个主要部分构成。按照基本状况介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进行整体框架安排。整篇文章围绕怎样解决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一主线来展开。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采用了实践调查法、理论分析法、比较法等多种方法来对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和成因以及对策进行研究。阐述了目前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就业工作现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了产生问题的原因的稳定性和转化规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结合自身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教育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众多学科知识,提出了能够标本兼治的涉及就业政策的健全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模式的创新、发展经济,振兴老工业基地、为毕业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专业教育的深化等六个层面的立体交叉式的对策。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分析黑龙江省省属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时,比较了各方面原因的稳定性,总结归纳了他们的作用和转化规律;在解决问题的对策中,提出了思想政治辅导员新方向的功能调整,要建立一支教育型、服务型、导师型、专家型相结合的队伍;在提出深化毕业生服务指导和专业教育的对策中,构建了求职模拟(演练)沙盘,提出了就业指导课程实验理论。本文在理论意义方面将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增添新的实证元素、增加新的实践论据;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丰富社会学和社会管理学理论,使政策学理论更加丰满;将为教育管理学增加新的理论和内容,丰富并完善我国就业模式和就业指导理论。实践意义方面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对于加强高等教育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于丰富思想教育内容,落实国家就业方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