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间产品贸易在推动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价值链、深化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价值链分工与合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的改进则是深化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以中间产品贸易为主要内容的价值链分工与合作的加速器。本文首先对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中间产品贸易和沿线国家制度质量现状进行分析。中间产品贸易方面,从贸易规模来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中间产品贸易联系日趋紧密、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进口规模大于出口规模,出口增速显著高于进口增速;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的中间产品以半成品中人造石墨、活性炭等未另分类加工后中间产品为主,而出口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比重不断攀升。从进口结构来看,中国从沿线国家进口的资源类半成品占绝对份额,而零部件进口极少。沿线国家制度质量方面,沿线各国的经济类制度质量均较好;沿线各国的政治类和法律类制度质量差别较大,其中,扩展区国家对政治和法律制度质量的重视程度远大于核心区国家。本文接着从交易成本、不完全合同两个视角来探讨沿线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与其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机理。从交易成本视角看,沿线国家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的改进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这些国家中间产品贸易交易成本,促进双边中间产品贸易流动;从不完全合同视角看,目的国制度质量的改进会降低契约的不完全程度,有利于出口商与分销商之间贸易合同执行效率的提升,增强贸易合作关系的持续性,进而促进中间产品贸易流动。最后,本文以中国与沿线国家中间产品贸易流量为被解释变量,以主成分法测度出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为核心变量,引入其他控制变量建立实证模型,检验沿线国家制度质量对中国与其中间产品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提升能显著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中间产品的双边贸易,且其中核心区国家制度质量的提升对中国与其中间产品贸易的促进作用比扩展区国家更大;在沿线国家的制度质量中,政治类制度质量的提升对中国与沿线国家中间产品贸易促进作用在经济、政治、法律三类制度中最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通过制度质量改善来促进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中间产品贸易流动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