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论《裂缝》中的两性观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j77243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裂缝》是近九十高龄的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于2007年完成的一部寓言式小说。它借古罗马一参议员之口讲述了人类由单性繁殖向双性繁殖转变的人类起源故事。莱辛的作品一直具有强烈的女性主义意识,她关注女性经验,擅长女性叙事。《裂缝》一经出版就吸引了各方关注,然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因其内容的大胆颠覆,莱辛在本国收到的批评远大于褒扬,可在中国,却受到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纵观之前对于它的学术研究,主要是从象征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视角入手,本论文则吸取前人精华,试图从新历史主义为切入点分析故事主题。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历史主义的出现给文学批评界带来了新的文本分析方式。新历史主义是历史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新历史主义家眼中,历史不是由伟人、英雄、重大历史事件等组成的一个连贯的链条式叙事,而是断裂的、不连贯的,各种中心的或边缘的力量都无意识地在其中留下了痕迹。本文借助新历史主义对于历史起源和连续性的批判,解构了人们对于两性的固有看法和揭示了莱辛对两性关系发展的期许。《裂缝》颠覆了男权话语中的人类起源神话。在西方的瑰宝《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男性生来就优于女性。夏娃是亚当的一根肋骨,潘多拉出自火神与匠神赫菲斯托斯之手。她们是厄运的化身,因为没有她们,人类就不会经历苦难。然而,在福柯看来,追溯历史的起源是没有必要的,历史只是权利的印记。通过对历史起源的批判,本论文试图揭示莱辛在小说中的一个潜在意图:只有让“他者”发生,两性才有相互理解的可能。在故事的叙述中,莱辛有意识地借助多人称交叉的叙事手段,通过不同时代、不同性别从不同角度的叙事视角探索两性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本论文试图梳理小说中历史的片段,进一步挖掘小说主旨:女性与男性的差异存在于生理,而非人格。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的本性是会产生相应地改变。男性能够拥有某些所谓女性独有的优点,女性也会具备某些所谓男性才独有的缺点。性别的差异是人类繁衍的必要,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男性与女性之间有差异,但这些差异却无关优劣。
其他文献
期刊
据国家质检总局消息,即将颁布实施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将对我国18年来实施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从源头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安
【正】 前几天,远在浙江的朋友到一家经常光顾的手机店打来电话告知:有一款保证让我心动的机子,且故弄玄虚不肯说出是什么品牌,把我胃口吊得很高。到得店中,远远一看,柜中有
期刊
【正】 同事购买了一台中文版9210(以下简称9210c),看着好象还不错,就借来用了几天。 9210c是第一款提供了完全扩展性、自带中文键盘输入的PDA手机,它可以称为当今最强劲的PD
期刊
期刊
2月4日上午,河南省三淅高速公路项目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明杰,一口气宣读了两项表彰决定:2012年度项目建设先进集体、2013年1月份劳动竞赛优胜单位,中铁十一局四公司三淅项目
【正】 曾经使用过很多款手机,都是非常中性甚至非常男性化的款式,三星的A408是我用过的唯一一款外观女性化的手机。造型象个小小的首饰盒,我选择了珍珠白色,觉得小巧玲珑的
《女勇士》中大量鬼的形象屡屡被评论家所提及,但却极少被充分论述。小说的副标题“一个生活在鬼中间的女孩的童年回忆”暗示了鬼在小说作者和主人公汤亭亭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