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发病机制繁多,而脓毒症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脓毒症所致的多脏器功能损害中,最易受损伤的首位靶器官是肺,因此,最早出现的并发症就是ARDS。由脓毒症所致的ARDS具有发病快且进展迅速的特点,目前西医治疗以呼吸支持治疗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其发病率及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治疗上仍有许多难关须攻克。中医常用肺肠同治法治疗重症肺系疾病,而宣肺调肠方有通腑泻下、清热解毒、益气扶正之效,针刺足三里有健脾助运、扶正祛邪之功,故探讨针药结合宣肺调肠法对脓毒症ARDS患者的影响,为治疗脓毒症ARDS提高新思路。目的:观察针药结合宣肺调肠法对脓毒症ARDS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对病死率率、机械通气时间、炎症反应指标等的影响,为中医药治疗脓毒症ARDS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脓毒症ARDS患者,按照信封随机抽号分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参照已有的循证医学依据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药结合宣肺调肠法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氧合指数、呼吸功能、机械通气时间、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28天死亡率、ICU病死率、炎症反应及免疫系统等指标并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最终临床评价。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76例,其中对照组及治疗组各有2例因自身原因中途退出,临床数据收集不完整,无可利用数据予以剔除;另对照组中有2例入组后不符合条件的,最终予以剔除。最终共纳入70例病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34例。2.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两组脓毒症ARDS患者进行分级,本次研究纳入者均以中度ARDS患者(对照组17例(50.0%)、治疗组24例(66.7%))为主,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气分析、呼吸支持方式、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Murray评分、Lac值、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主要疗效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第5天的PaO2/FiO2均较前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次要疗效指标:(1)呼吸功能指标:①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同一时点呼吸频率进行对比,两组治疗后第5天的呼吸频率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③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组无创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及高流量湿化仪通气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指标与免疫指标:两组炎症指标CRP、PCT、IL-6、WBC、NEU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IgA、IgG、IgM、C3、C4、CH50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其他效应评估指标:两组治疗前后的SOFA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Murray评分、Lac值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ICU病死率及28天死亡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ICU病死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天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有降低28天死亡率的趋势(治疗组:22%,对照组:38%)。6.安全性评价指标: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出现WBC、PLT、ALT、Cr异常的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卫生经济学指标:治疗组总住院天数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住院天数、ICU住院费用、总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针药结合宣肺调肠法能够改善脓毒症ARDS患者的呼吸频率,缓解患者呼吸窘迫,减少呼吸肌疲劳做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2.针药结合宣肺调肠法能够减少脓毒症ARDS患者无创呼吸机通气时间;3.针药结合宣肺调肠法能够降低脓毒症ARDS患者ICU病死率;4.针药结合宣肺调肠法能够减少脓毒症ARDS患者总住院天数,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