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在文献综述部分分别对中风病、中风后偏瘫痉挛步态、古代针灸治疗、痉挛机制及中风后偏瘫痉挛步态的治疗进行了古代文献及现代文献研究。临床研究部分研究中风痉挛步态临床治疗的量化疗效评定方法:足印分析法,对其敏感指标足长差进行初步探讨,并与痉挛的经典评定量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和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进行比较,以反映足印分析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用随机区组表分为针灸治疗组和康复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采用MAS量表法、csI量表法及足印分析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0周)、治疗1周、治疗4周进行下肢痉挛评价。结果MAS量表法:针灸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1周后p>0.05,治疗4周后p<O.01;康复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1周及4周后p>0.05。针灸组与康复组组间评分比较:治疗1周及4四周后p>0.05。csI量表法:针灸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1周后p>0.05,治疗4周后p<0.01;康复组组内评分比较,治疗1周后p>0.05,治疗4周后p<0.05。针灸组与康复组组间评分比较:治疗1周后p>0.05,治疗4周后p<0.05。足印分析法:针灸组组内足长差比较,治疗1周后p<0.05,治疗4周后p<O.01;康复组组内足长差比较,治疗1周及4周后p>0.05。针灸组与康复组组间足长差比较:治疗1周后p>0.05,治疗4周后p<0.01。MAS法、csI法和足印分析法之足长差均可反映出针灸组与康复组对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MAS法不能反映康复治疗4周内的疗效,可以反映针灸治疗4周后的疗效;csI法可以反映康复治疗4周后的疗效,并很好的反应针灸治疗4周后的疗效;足印分析法之足长差则能够反映康复治疗4周后及针灸治疗1周后的疗效,并很好的反映了针灸治疗4周后的疗效。故足印分析法之足长差优于CSI法和MAS法,其中CsI法优于MAS法。针灸组疗效优于康复组。结论足印分析法为定量评定方法,它较改良的Ashworth量表法和临床痉挛指数量表法的半定量指标更加客观、准确。尤其是足长差这一指标能精确、及时地反应中风后患者痉挛性足内翻的改善程度,较改良的Ashworth量表法和临床痉挛指数量表法更加敏感,适用于中风后下肢痉挛的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