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各种翻译流派层出不穷。其中,绝大部分是从语义学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当然,它们也各有侧重,比如,奈达的翻译理论侧重于功能对等;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侧重于语义和交际翻译;格特则是从语用学的关联理论角度来阐述翻译;而贝尔则将翻译过程模式化。在众多的翻译理论中,很少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认知语言学在当代的语言学研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语言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其本身也是人们认知的产物。从这一点而言,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是很必要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而且也是不同文化之间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作者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翻译过程中的信息解码与编码。首先,作者简要地叙述了当前比较重要的各家翻译理论和流派,梳理了它们各自阐述的侧重点,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即很少有一家翻译理论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翻译过程的。基于此,作者认为,借助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来解释翻译过程是一个很新的课题。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作者就这一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作者简要叙述了认知语言学中几个重要的概念,接着阐述了语言、思维和认知的关系。因为这是利用认知语言学解释翻译过程的重要基础。在第四章中,作者详细地描述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知识来解码源语文本中的信息,包括词汇层面的信息解码、句法层面的信息解码和语篇层面的信息解码,并专门就隐喻的理解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做出了阐释。在这一部分中主要涉及到的认知语言学知识有范畴和基本层次范畴、图形/背景分离原则、框架理论、图式和图样理论、以及认知概念域的映射等。信息编码的叙述(第五章)比较简单,因为它和解码的过程是一致的。另外,在第六章,作者还简要讨论了认知语言学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本文只是作者运用认知语言学阐释翻译过程,尤其是翻译过程中的信息解码的一种初步尝试,所以有些观点还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