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拉伯社会主义是由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和埃及纳赛尔政权提出的理论,强调阿拉伯特色和非共产主义。这一思想首先在埃及被付诸于实践,随后对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国造成影响,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阿拉伯最重要的思潮之一。阿拉伯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社会主义流派,亦是阿拉伯现代政治思想史上屈指可数的得以实践的左翼思想。在经历初步实践和短暂高潮之后,这一思想逐渐偃旗息鼓。随之而来的制度转型不仅没有改变阿拉伯国家的落后面貌,反而使其深陷发展困境。阿拉伯社会主义及其转型对于仍在探索发展道路的阿拉伯国家而言是一个值得反思的议题。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方法论基础,借鉴西方政治思想史领域的剑桥学派研究范式,分析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内涵、形成、影响与转型,厘清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差异,探讨其合理性与弊端,从而反思以伊斯兰教为文化内核的阿拉伯传统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经验与问题。本文重视对思想文本历史语境的考察。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组成的社会形态为思想家设定了问题,思想文本的创作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在此过程中,思想家会诉诸已有的思想资源,对其进行批判、承袭或整合,因此我们可以在思想文本中找到其他思想观念的影子。特定的社会问题和已有的思想资源共同构成了思想文本的历史语境。本文突出对思想家动机的分析。思想创作是思想家的个人实践,不同的思想家对同一社会问题可能会做出截然不同的回应,这是由于思想家创作思想文本总是受到某一动机的驱使,而动机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经济结构。阿拉伯在西方现代性全球化过程中,形成了畸形的社会形态,本文称其为“殖民地社会形态”。政治的民族分裂与殖民、经济的依附、思想文化的矛盾与冲突共同构成了这一社会形态的特点。在阿拉伯现代思想史上,如何摆脱殖民地社会形态、走上阿拉伯现代化道路正是阿拉伯思想家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源自西方的社会主义成为一些阿拉伯知识分子为之探索的思想资源。阿拉伯社会主义经历了从阿拉伯社会复兴党的早期领袖米歇尔·阿弗拉克提出到埃及前总统纳赛尔进一步拓展并付诸实践的历程。其内涵发展经历了从阿弗拉克时期仅限于经济领域的模糊的公平思想,到纳赛尔时期涵盖经济、政治等社会全领域的意在实现公平与富裕的具体化的意识形态。阿拉伯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动机在于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和纳赛尔政权的民粹主义倾向。作为城市小资产阶级,阿弗拉克与纳赛尔提出“阿拉伯社会主义”均旨在为其政治抱负进行社会动员。阿拉伯社会复兴党意在动员社会中下阶层进行阿拉伯民族革命,而纳赛尔政权则意在改变埃及贫苦大众所面临的落后面貌,以巩固革命政权。在民粹主义动机前提下,阿弗拉克的阿拉伯社会主义形成于对外来社会主义和以伊斯兰教为内核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整合;纳赛尔在阿弗拉克的基础上,吸取了部分中立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验,使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影响在于纳赛尔政权的社会主义实践使埃及由殖民地社会形态转向一种与西方现代性内涵不同的新型社会形态。其特征是:经济上的政府控制与公平发展、政治上的强化领导人权力与赋予一定程度的民主、文化上的世俗与传统均形成两种共存的矛盾因素,维系着社会整体结构的稳态。继埃及之后,纳赛尔的阿拉伯社会主义模式得到了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等国的响应和效仿。阿拉伯社会主义的转型在经济上体现为生产资料所有制趋于全面私有化、经济体制趋于全方位的市场化、由进口替代工业化转向地租式经济和倾向第三产业发展、取消一系列社会福利等;上层建筑层面则体现为趋向一定程度的政治多元主义、淡化阿拉伯民族主义和强化伊斯兰教。这一转型归结于阿拉伯社会主义自身的弊端、历次战争的影响、地区石油国迅速发展、西方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球的蔓延等因素。总体而言,阿拉伯社会主义的实践所产生的只是一种暂时的社会稳态。通过对阿拉伯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本文认为:第一,现代性与现代化虽源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但是西方现代性的全球化必然导致其顺应其他地区本土文化特性而呈现多样化。第二,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阿拉伯社会主义均是对现代性的回应,阿拉伯社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现代化理论。第三,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是维系社会稳态的基础,阿拉伯社会主义实践下的世俗化状态可以存在。第四,阿拉伯社会主义对阿拉伯特色和社会主义的强调只是出于民粹主义的动机,并未真正从阿拉伯现状出发,找到契合阿拉伯发展的道路。
其他文献
学位
我国无论是经济、军事、贸易、文化的发展都十分迅速,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这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付出。而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做起,幼儿阶段是人生充满探索与求知的年龄段,幼儿园以及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本文将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幼儿户外游戏活动实践探索,通过户外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世界认知以及生活习惯。
文旅融合是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基于内蒙古12个盟市2009—2018年的多指标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改进的容量耦合模型、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和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模型方法,来分析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9—2018年,内蒙古各盟市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向好,旅游产业区域差异明显。②2009
主流汉语音系研究的出发点是音位和本调两个抽象单位,终点是这两个单位在语流中的变化规则,这一范式聚讼颇多,研究近来几乎陷入停滞。在造成这一状况的多种原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循环论证—它描述了描述本身,这是未能正确认识语言运作实际单位的必然结果。本论文认为,语言的本体在于人身体的活动,它们是对事物和事物关系进行定义的源头。呼吸系统的动觉,即肌觉,记忆自身活动并通过协同活动记忆发生于其它系统的活动。由于
2013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他指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写入联合国的重要决议,逐渐成为各国共同追求和认可的世界价值,而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推进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产能合作实际上就是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倡导发起的“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
中国和平发展与世界安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外交关系等密切相关,其和平负责,亲仁善邻,和谐包容,公开、透明的国家形象正处于不断累积和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以政府白皮书为例,通过政府白皮书正面阐述中国的政策立场成为中国公众外交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中国政府白皮书围绕中国被世界特别是美国所歪曲或误读的核心问题,从不同侧面进行连续性的解释和说明。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中国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活
我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15年提出了“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推动应用型转型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学英语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培养具有较强英语运用能力的本科生为教育目标,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具有较强英语运用能力毕业生的需求。然而,目前广西应用型转型高校本科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比较低,英语运用能力低下,英语
中国外交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显示出了新的发展趋势,就是独立创新意识逐渐增强,号召在国际外交中发出中国声音,创造能够表达中国身份的东方话语权,能够符合中国定位和需求的“中国概念”。中国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社会发展趋势做出了一系列理论创新,也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尝试,体现出了中国的身份认同和战略需求,也显现出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关系的变化。尤其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核心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更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作家们所创作的以乡村中国为叙述对象,以展现地域文化为主要审美特色、文学和文化传播价值的一系列文学作品。近年来,不少当代乡土小说作品通过翻译走进了异域读者的视界,为他们了解当代乡村中国的社会发展、文化变迁打开了一扇窗。然而,乡土小说的翻译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地域文化的翻译困境。无论是方言的转换困难,还是地域文化的异质性都使得乡土小说
无论是本地小规模商业活动还是国际间大规模经贸往来,合同都是参与各方达成共识的基础,也对各方所从事的业务活动作出了规定。合同可以包含多种语言,从日常语言到法律术语、商业术语,甚至是古代语言,仅此一点就让合同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理想目标。本研究对汉英合同进行了跨语言比较,目的是发现这两种语言在合同起草方面的区别,以及起草合同时这两种语言可能出现的缺陷。具体而言,本研究分析了合同中使用的词语和固定表达,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