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在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将清王朝送入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社会诸方面的急剧变化,使中华民族面临着数千年未现的"大变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和文化挑战.在这一形势下,贯穿于清末至民初数十年历史之中的孔教运动也应运而生.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思想激荡的时期,革命思想的高涨、破坏主义的盛行、科学无神论和西方近代哲学诸流派的传入,以及无政府主义的兴起,无一不对儒学的生存境遇提出挑战.为保存传统文化之命脉,维护孔教之存在,流亡海外的康有为及其追随者依然大力开展孔教运动,积极筹建各种孔教组织,倡导尊孔保教,依然在为挽救儒学之危亡进行着抗争.以时代问题的转换为线索,在现实对孔教运动的影响和孔教运动对现实问题回应的双和互动中,探讨孔教运动的形成、演化,孔教运动与维新、与保皇、与复辟、孔教与复古专制的关系,以及各种势力、不同思想派别对孔教运动的看法、见解和观点,对孔教运动和孔教问题进行客观理性的研究,对儒学在何种意义、何种层次上重返现实社会、并成为当代人安身立命之所的现实可能性做出前瞬性的思考,引导人们进一步探寻儒学在未来的发展路向,在仍然有人致力于儒学家教化的今天,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