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使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并筛选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中分化胃癌细胞(SGC-7901)及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差异表达蛋白。结合MALDI-TOF-TOF-MS/MS串联质谱进行差异蛋白的鉴定。鉴定出的差异蛋白可作为肿瘤标志物,为阐述胃癌的发病机制、临床上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体外培养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中分化胃癌细胞(SGC-7901)及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分别提取蛋白,采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蛋白,使用PDQuest2-D Analysis Software8.0软件分析筛选差异蛋白。2.筛选感兴趣的差异蛋白位点,进行MALDI-TOF-TOF-MS/MS串联质谱鉴定。结果:1.应用双向电泳技术成功分离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中分化胃癌细胞(SGC-7901)及正常胃粘膜细胞(GES-1)的蛋白位点。发现GES-1细胞的电泳结果中总共有1403±17个蛋白位点,BGC-823细胞及SGC-7901细胞的电泳结果分别得到1407±15、1406±11个蛋白位点。从GES-1细胞与BGC-823细胞之间配对后差异蛋白位点的结果中,发现有48个差异蛋白位点,表达上调的有22个,表达下调的有26个。从GES-1细胞与SGC-7901细胞之间配对后差异蛋白位点的结果中,发现有87个差异蛋白位点,表达上调得有47个,表达下调得有40个。2.应用MALDI-TOF-TOF串联质谱在上述蛋白中,各选择10个蛋白位点(差异倍数大于2倍)进行质谱鉴定。成功鉴定出16个蛋白位点,其中有4个表达上调,12个表达下调。这些蛋白大致可分为:大致分为以下4类:(l)代谢相关酶类:焦磷酸酶1(PPA1)、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乳酸脱氢酶(LDHB),烯醇化酶(ENO1);(2)分子伴侣: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热休克蛋白70(HSP70);(3)细胞骨架蛋白:角蛋白7(CK7)、膜突蛋白(Moesin)、核纤层蛋白(Lamin);(4)其他:泛醌蛋白1(UBQLN1)、γ肌动蛋白1(ACTG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1)、人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PDIA3)、胞质内色氨酰tRNA合成酶(WARS)、T型复合蛋白β亚基(CCT2)、异质性核糖核蛋白(HNRNPF)。结论:1.应用双向电泳技术成功分离并筛选出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的差异蛋白。每张胶图上成功分离1400多个蛋白位点,较高的分辨率有利于筛选差异蛋白。2.利用MALDI-TOF-TOF-MS/MS串联质谱技术,成功鉴定出其中16个差异倍数在2倍以上蛋白位点,包括4个蛋白表达上调,12个蛋白表达下调。大致分为:代谢相关酶类、分子伴侣、细胞骨架等其他。其中焦磷酸酶1(PPA1)在低分化胃癌细胞BGC-823中的高表达,国内外尚未见报道。乳酸脱氢酶(LDHB)、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γ肌动蛋白1(ACTG1)、人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A3(PDIA3)和T型复合蛋白β亚基(CCT2),国内尚未见报道。这些结果可为今后胃癌致癌机制及肿瘤标志物的研究奠定基础。3.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泛醌蛋白1(UBQLN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1)在本次研究出现蛋白修饰,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实验研究。这3种蛋白发生的修饰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