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犯罪是随着网络的产生、发展而新出现的一种犯罪类型。不仅其发案率逐年增加,蔓延迅速,而且破坏力惊人,社会危害十分严重。因网络犯罪自身所具有的隐蔽性强、国际性等特点,给侦破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即使案件得以侦破,因立法上的某些不足和空白,有时也无法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基于上述严峻的社会现实,作者对网络犯罪进行了尽可能全面而深入的研究,试图通过对其概念、特点等基本情况的归纳阐述,来挖掘其本质及内涵。进而找到引发犯罪的主客观原因,为治理预防网络犯罪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对我国的刑事立法现状、立法不足予以论述,并有的放矢地阐述了立法建议。具体而言,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着手研究:第一章通过介绍发达国家及我国网络犯罪发案率逐年增加的现状,作者提出了网络犯罪这一类罪的概念,使之区别于计算机犯罪。并从犯罪社会学角度归纳了网络犯罪这一类罪的特征。第二章在重点阐述侵犯财产、人格名誉、隐私权及社会秩序等方面的网络犯罪的十二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从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等四个方面,归纳出网络犯罪共同具备的刑法特征,认为这类罪的主体是自然人和法人;客体是被犯罪侵害的一切合法的网络利益;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了相关网络管理法律法规。第三章又从犯罪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了引发网络犯罪的各种原因。提出网络犯罪的主观原因是贪图利益及道德法制观念淡薄,客观原因是计算机网络本身的开放性及安全薄弱性等。基于其网络犯罪的巨大破坏作用,故应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立法及网络安全管理。第四章通过分析我国当前保护网络安全的立法现状,指出当前我国立法对网络安全的保护,还存在刑事责任年龄规定偏高、无单位犯罪规定、罪名规定不科学等不足,进而提出适当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增加单位犯罪的规定、增加并统一网络犯罪的罪名等立法建议。笔者希望通过以上的论述,能够给网络犯罪这一研究领域,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寻找一些新的治理措施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