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人文之间——“科玄论战”的再认识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rz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分歧与冲突在西方社会由来已久,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发生的“科玄论战”中“两种文化”的冲突现象也尤为明显。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揭示出近代中国在形上智慧与西方自然科学文化的选择中面临的困境,从而探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消除“两种文化”的分裂状态、打破两者之间壁垒的有效途径。  文章分以下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从分析西方形而上学与科学的关系的演变历史入手,揭示出“科玄论战”不仅是西方哲学界关于形上学与科学关系的争论在不同领域的言说,也正是中西异质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论战的发生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言仅仅是一场“历史误会”。第二部分:详述论战双方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等诸多方面的论争,由此阐明“科玄论战”是“斯诺命题”的典型案例。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上个世纪初的这场论战为新世纪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沟通与融合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其他文献
学位
底线伦理是在公共生活领域中人与人交往所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是一种道德规则的共识,而底线伦理悖论是一种逻辑悖论,是道德行为主体在一定的道德理论知识条件下,经过逻辑推导
在世界城市化运动的影响下,当前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迅猛发展,城市建设及其研究成为中国现代化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从研究和分析我国城市建设的基本状况出发,以如何使
本文通过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关于社会发展观的理论透析,阐明了理性社会发展观与感性社会发展观的理论导向的尴尬境遇,进一步确证了作为“时代精神”的马克思社会发展观是历史发
“存在”是海德格尔终生都在探讨的主题。存在之问有其思想的开端,更有其自身的深化,故而构成一条追问的道路。海德格尔把前期的奠基之作《存在与时间》称为“路标”。《存在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