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总是被讨论着它的技术性和艺术性。虽然现在产生了摄影艺术,而在早期却一直被当成技术手段。作为电影拍摄的重要方式和影响电影艺术的重要艺术成分之一,摄影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了。然而摄影艺术的研究却没有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往往重视它的技术性却忽略了其最重要的艺术性的探求,这是令人感到惋惜的结果。电影是通过流动的画面与观众交流的艺术,摄影师作为电影画面的直接创作者,他们是将剧本与导演构思呈现为画面语言的最重要环节,当导演向摄影师提出对成片的影像风格要求时,摄影师的创作空间永远都是在一种限定之内进行。这种限定从整个影片讲,是通过摄影师的艺术创作,将电影画面呈现出某种时空气氛,体现出影片故事所发生时代的特征,同时要贴合影片的叙述基调。从影片的段落组成讲,每个段落的画面组成要和谐地应和段落的叙述节奏;从单个镜头的处理讲,每个镜头的拍摄都有利于深化叙事主题和刻画性格。2016年2月21日,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李屏宾凭《长江图》极具诗意的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摄影获得杰出艺术贡献“银熊奖”,除此之外,李屏宾从影30多年参与创作电影达70多部,他的作品更是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肯定和赞誉,是金马奖最佳摄影奖项记录的保持者,共获得金马奖最佳摄影大奖7次。20世纪70年代,李屏宾从中影的摄影助理起家,受到了名导演的赏识,进而担任了王童导演的代表作《策马入林》以及侯孝贤导演早年的经典自传作品《童年往事》的摄影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李屏宾,除了与侯孝贤导演持续密切合作外,也转往香港,致力于发展警匪、武打、喜剧等多种类型电影的摄影工作,担任过王家卫、许鞍华、张之亮、刘镇伟等风格鲜明导演的摄影师,这十年的厚重积累奠定了李屏宾全方位的专业水平。他可当之为华语电影的摄影大师。2000年后,李屏宾多游走海外、积极参与跨国合作,包括日本导演行定勋、法国导演吉尔布都、越南导演陈英雄等,个人与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时李屏宾还是位“胶片控”,他的作品有接近一多半是用胶片摄影机进行拍摄的。对胶片的热爱和使用,也是李屏宾的风格之一,更因为这样也产生了李屏宾摄影艺术风格中的几个重要的特点。总之,李屏宾作为与多位知名大导演合作且获得他们充分信任与赞赏的摄影师,他的成功是因为什么,体现在哪里?他的摄影艺术风格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来学习?这是本文想研究说明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