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保障是事关国民幸福的大事,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一环。新时代,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层面上表现为期盼更公平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切实的社会保障;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建设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分析和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梳理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文章关于社会保障的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吸纳和借鉴国内外研究的有用成果和研究方法,采纳文献、历史和逻辑相统一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的研究方法,深入探究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的“社会保障”和他们的社会保障思想。第一章探析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与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产生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工业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依靠传统的家庭已经无法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欠缺,无产阶级开始了捍卫自己生存权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启蒙思想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古典经济学家等前人思想的批判与继承的基础上,对民生福利等社会问题十分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在中学时期到1844年这一时期关于对工人阶级的贫困、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问题的基本认识意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萌芽;《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意味着工人阶级为争取生存权的斗争开始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也标志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形成;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阐述社会产品“六项扣除”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建立的重要性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和使用,标志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第二章归纳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欺人实质,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济贫制度和公共福利制度进行了批判,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只能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贫苦劳动者的生活现状,并指出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全民保障。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构想,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社会保障价值取向是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社会保障最终要实现“城乡融合”,社会保障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社会主义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对社会总产品的扣除。第三章主要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在新时代中国的主要价值。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必须在正确的理论体系指导下展开各项工作。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深入研究发现,新时代中国加强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要性,对其中核心思想的学习和借鉴对推动我国社会保障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动我国扶贫、脱贫工作的深入展开,推动我国社会事业的加快发展,以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原则制度,社会保障建设要遵循社会保障水平与生产力发展相结、生存和发展相结合以及公平公正的原则。另外,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还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供路径选择指导,社会保障要以满足人的需要和核心,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论为指导,推动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建设;规范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落实社会保障基金的专款专用;加强国家立法,为社会保障提供法制保障。深入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在新时代中国的主要价值,为我们深入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精髓,用以指导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从其思想中凝练出新方法指导社会保障实践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