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事留置权客体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g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物权法》第231条以除外规定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商事留置权制度。根据该除外规定,我国商事留置权在牵连关系问题上不同于民事留置权。除此,在客体的其他方面和民事留置权别无二致。鉴于《物权法》第231的除外规定仍有待明确之处,且商事留置权具有与民事留置权不同的制度功能,两者在客体范围以及客体所有权归属等问题上亦可能存在不同,本文试通过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商事留置权制度功能角度出发,就商事留置权客体方面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有助于我国商事留置权制度的完善。论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商事留置权制度的基础知识。该部分通过历史沿革、比较法规定等介绍商事留置权制度,重点介绍商事留置权和民事留置权的制度功能,明确商事留置权主要功能在于纠正双方整体利益的失衡,维持商人间的信用,确保安全、确实的交易得以持续高效进行。论文第二部分,在明确商事留置权和民事留置权制度功能的基础上,该部分进一步讨论了商事留置权的牵连关系豁免以及比例原则适用问题。首先,讨论商事留置权的牵连关系豁免,该部分主要对商事留置权的牵连关系豁免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在《物权法》231条规定下,仍需对商事留置权的留置物及债权课以“均基于营业关系产生或取得占有”这一限制,同时强调营业关系须是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营业关系。然后,讨论商事留置权是否适用比例原则问题,主要以商事留置权制度功能为切入点,明确商事留置权不适用比例原则。论文第三部分,主要讨论商事留置权客体种类。首先,分析有价证券可否纳入商事留置物范围。该部分主要是对几个代表性国家(地区)的规定以及理论学说进行评析,由此明确有价证券应当能够成为商事留置权之留置物。其次,分析不动产可否成为商事留置权之留置物。该部分重点讨论《合同法》第286条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与商事留置权区别,并通过比较分析法、价值分析法等方法明确不动产应成为商事留置权之留置物。论文第四部分,主要讨论商事留置权客体所有权归属。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该部分主要通过分析各国(地区)立法例,以及理论上的三种学说观点,明确商事留置权客体不必须为债务人所有(即商事留置权客体包括债务人交付的第三人之物),并且除标的物与债权之间不存在牵连关系且标的物为第三人所有时,债权人必须主观善意才可于标的物上取得商事留置权外,其余情形下,商事留置权的成立均不以债权人善意为要件。
其他文献
伴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作为金融市场主体行业的银行也纷纷拓展业务。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机构的业务量越来越大,用户群体越来越庞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上购物的普及,网购已成为一种新的销售模式。通过网上商城开设新的银行渠道,与在线平台的用户建立并使用直接对话,利用网络购物,为人们提供便利,也为我行开拓了新的收入渠道。本课题将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Cordova技术
距离保护是电网不可或缺的重要继电保护技术。基于工频量的传统距离保护存在两大问题: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存在电磁饱和现象,暂态测量的不准确容易引起保护的误动或拒动;由于存
通过基于GMSK信号的Laurent分解,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GMSK线性接收算法,利用卫星GMSK信号的主要信号能量成分的表达式可等效为经过成型滤波的正交调制信号,设计出了低复杂度GM
近年来,探究式教学成为了《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于2001年起就将探究式教学作为必须实施的内容纳入到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探究式教学在中小学取得了较多成果。科技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护理外加用心理护理,4周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出血性月经病证候的分布、组合规律。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与中医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多个1024例出血性月经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证候进行研究。结果 :出血性月经
2006年1月~2007年9月,我们运用护理程序采用多种形式对全身不同部位疼痛的110例中老年女性患者进行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正>情,一般指情境和情感。思,一般指思维和思想。而"情思历史"倡导者陈洪义老师认为:"情"不只是情境,还包括情感;"思"也不只是思考和思维,还包括思想[1]。《普通高中历史课
<正>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大批具有现代气息的高层建筑在全国各地竞相涌现,我们在加强完善高层建筑消防设备的同时,为应付大规模的火灾,有必
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抓好幼儿生活中的"第一次",必须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