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结合“医教协同”背景,研究H医院专硕的培养现状、培养模式的认知情况,分析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更好地优化医院专硕培养方案,全方位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H医院专硕培养的基本信息,运用问卷调查法对H医院专硕和导师进行调查,调查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外语能力八项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认知情况。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导师、专硕、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专硕培养完善措施方面的创新性意见。
结果:医教协同模式优势明显,72.3%的学生和72.6%的导师对医教协同模式满意;H医院的专硕培养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但仍有35.2%的专硕和32.2%导师对整体培养效果不满意;专硕和其他住培学员同工不同酬的奖助体系会降低专硕的工作积极性;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科学、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方法不具有针对性,培养过程考核流于形式。31.8%的专硕只在少部分轮转科室能管理床位,53.0%的专硕在本学科临床工作期间仍不能独立值夜班,临床实践机会不够,临床技能考核不规范;导师认为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仍有待提升,61.4%的专硕未发表过文章,科研能力培养不受重视;导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价较差,英语口语、阅读、写作能力均有待提升,英语自学能力较差,语言学习氛围不浓厚;H医院专硕经过三年的培养,医德医风等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88.3%的学生表示没有承担过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只有47.7%的学生参加过教学制度、规范及教学技巧培训,临床教学能力明显不足;57.6%的学生表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有一点困难,42.4%的学生存在信心不足,导师认为主要是沟通经验不足、缺乏沟通技巧训练等原因;64.6%的导师认为学生的卫生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差,自学卫生法律知识的学生只有42.4%,卫生政策法规学习缺位;专硕的理论课程主要是采取分散式授课+脱产式集中授课,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未能贴合专硕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重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足。
结论:H医院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制度体系成熟。专硕与住培衔接顺利,协同培养初见成效,但专硕整体培养质量仍有待提升。在专硕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奖助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忽略临床能力以外其他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能力较差等问题。应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优化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考核过程管理;重视其他能力培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保障技能培训质量,理顺临床科研关系,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利保障。
方法:收集H医院专硕培养的基本信息,运用问卷调查法对H医院专硕和导师进行调查,调查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临床实践技能、临床科研能力、临床教学能力、外语能力八项能力培养现状及培养认知情况。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法对导师、专硕、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收集专硕培养完善措施方面的创新性意见。
结果:医教协同模式优势明显,72.3%的学生和72.6%的导师对医教协同模式满意;H医院的专硕培养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但仍有35.2%的专硕和32.2%导师对整体培养效果不满意;专硕和其他住培学员同工不同酬的奖助体系会降低专硕的工作积极性;考核内容不全面、考核标准不科学、考核目标不明确、考核方法不具有针对性,培养过程考核流于形式。31.8%的专硕只在少部分轮转科室能管理床位,53.0%的专硕在本学科临床工作期间仍不能独立值夜班,临床实践机会不够,临床技能考核不规范;导师认为学生的论文撰写能力、文献阅读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仍有待提升,61.4%的专硕未发表过文章,科研能力培养不受重视;导师对学生英语能力的评价较差,英语口语、阅读、写作能力均有待提升,英语自学能力较差,语言学习氛围不浓厚;H医院专硕经过三年的培养,医德医风等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得到明显的提升;88.3%的学生表示没有承担过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只有47.7%的学生参加过教学制度、规范及教学技巧培训,临床教学能力明显不足;57.6%的学生表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有一点困难,42.4%的学生存在信心不足,导师认为主要是沟通经验不足、缺乏沟通技巧训练等原因;64.6%的导师认为学生的卫生法律知识掌握程度较差,自学卫生法律知识的学生只有42.4%,卫生政策法规学习缺位;专硕的理论课程主要是采取分散式授课+脱产式集中授课,理论课程教学方法落后、课程设置未能贴合专硕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重叠,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不足。
结论:H医院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师资力量雄厚,制度体系成熟。专硕与住培衔接顺利,协同培养初见成效,但专硕整体培养质量仍有待提升。在专硕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奖助体系不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忽略临床能力以外其他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意识能力较差等问题。应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优化评价考核体系,完善考核过程管理;重视其他能力培养,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保障技能培训质量,理顺临床科研关系,为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利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