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特征性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IPF预后不良,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为3年,5年生存率接近20%,说明IPF的病死率高于部分癌症。由于病因不明,因此IPF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激素是目前治疗IPF的有效药物,然而长期使用激素可导致免疫抑制、感染、出血及严重不良反应。因此探索一种安全有效的IPF新型疗法迫在眉睫!细胞珠蛋白(Cytoglobin,Cygb)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含血红素辅基的六配位球蛋白,本实验室前期的研究研究发现Cygb具有预防肝纤维化、实现肝纤维化逆转的功能。本课题组在先前的实验中成功建立了重组人源细胞珠蛋白(rhCygb)双抗夹心ELISA方法,经试验可以成功检测大鼠血清中Cygb;成功构建了不同程度的肝脏纤维化模型,可用于动物模型的肝纤维化研究;相对于肝脏纤维化四项,细胞珠蛋白的变化更能反映肝脏纤维化的不同程度,可作为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指标。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我们推测Cygb可能对IPF动物模型治疗有效而开展本研究。目的:探讨rhCygb对IPF大鼠模型肺部CT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影响,以及rhCygb对纤维化四项及肺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5只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a组)及造模组34只;采用气管内注射5mg/kg博莱霉素的方法进行造模。在造模后的第7天对所有大鼠麻醉后进行胸部CT扫描,并采集尾静脉进行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以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确认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n=11)、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n=11)及rhCygb治疗组(d组,n=12)。b组给予普通饲养,不给予任何药物干预;c组自造模后第7d开始每日皮下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3mg/kg;d组自造模后第7天开始每日皮下注射rhCygb溶液4mg/kg。分别在造模后的28d及56d进行鼠尾静脉采血,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及Ⅳ型胶原蛋白(CⅣ)含量;在造模后56d对所有大鼠进行二次肺部CT扫描,随后处死所有大鼠,进行肺部病理学Masson三色染色;使用样本碱水解法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分别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以上4组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CT扫描:在造模后7d进行胸部CT扫描,发现各造模大鼠肺叶内出现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部分出现肺实变、血管支气管束异常、交界面不规则、胸部增厚、磨玻璃样密度影、结节影等,部分大鼠呈蜂窝肺;根据影像学改变选取最具典型改变的兴趣区(ROI),发现造模组ROI的CT值显著高于正常组,以上说明造模大鼠已符合肺纤维化的影像学改变,提示造模成功。第56d 4组的肺部CT值存在显著性差异,以rhCygb治疗组大鼠显著低于另外三组(P<0.05)。2.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HA、LN、PⅢP及CⅣ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地塞米松治疗组及rhCygb治疗组第28及56d上述四者含量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组间比较显示在治疗第28及56d,地塞米松治疗组及rhCygb治疗组的HA、LN及CⅣ均无统计学差异,但rhCygb治疗组PⅢP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3.Masson三色病理学染色: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rhCygb治疗组的染色评分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地塞米松治疗组及rhCygb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模型组组(P<0.05),且rhCygb治疗组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4.HY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rhCygb治疗组的HYP含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地塞米松治疗组及rhCygb治疗组HYP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且rhCygb治疗组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结论:1.rhCygb能显著改善博莱霉素诱发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P<0.05)。2.rhCygb能显著改善博莱霉素诱发的肺纤维化大鼠胸部CT影像学结构(P<0.05)。3.rhCygb可显著降低博莱霉素诱发的肺纤维化大鼠外周血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及Ⅳ型胶原等纤维化指标(P<0.05),其降低Ⅲ型前胶原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P<0.05)。4.rhCygb能显著降低博莱霉素诱发的肺组织内羟脯氨酸含量(P<0.05),其效果优于地塞米松(P<0.05)。5.rhCygb有望作为治疗肺纤维化的新型候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