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场所——叶绿体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光合器官的正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因此,对于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场所——叶绿体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国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光合器官的正常分化和发育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前提条件,这一过程受到多种核基因和质体基因的共同控制和调节。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PALE CRESS(PAC)基因是叶绿体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重要核基因之一,其突变体几乎完全丧失了发育出成熟叶绿体的能力。为了阐明PAC蛋白参与调控叶绿体发育的机制,我们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PAC的互作蛋白进行了筛选,取得了如下主要结果:1.利用瞬时表达技术研究了PAC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确定了PAC蛋白定位于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2.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对PAC蛋白进行了大规模的互作蛋白筛选工作。经过两次酵母文库筛选,确定了214个阳性单克隆。这些阳性单克隆中,鉴定出了78个读码框正确的捕获蛋白基因,其中19个属于定位到叶绿体内的蛋白。这些叶绿体蛋白多数都与质体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有关,包括多种核糖体蛋白,核糖体RNA,转录后加工因子,翻译起始因子等。3.对筛选到的捕获蛋白Y79进行了小规模的酵母双杂交互作验证。重新克隆了叶绿体发育关键蛋白Y79的非跨膜可溶性肽段的cDNA,在酵母中进行了其与PAC的互作验证。4.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AC,实现了PAC蛋白的可溶性原核表达和纯化。5.利用PAC蛋白作为抗原,对家兔进行免疫处理,获取了PAC蛋白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的蛋白互作验证提供了所需的实验材料。综上所述,通过筛选PAC蛋白的互作蛋白因子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PAC在叶绿体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其他文献
<正>近几年,我国在许多高瓦斯富集区,且适合煤层气开采的矿区实施采煤前瓦斯抽放,并将排放的瓦斯气有效收集,作为一种能源利用,既补充了能源的不足,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层
建模能力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学科思维品质、能力的表现。文章从认识物理模型,建立模型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建模方法;展示思维方法,促进建模体验;挖掘
本人自1993年至今运用大黄结合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韦伯认为,在加尔文教区资本主义自发产生出来,从现象的层面,加尔文教促使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对资本主义产生的源起,是否有比加尔文教更深的动力,韦伯没有对这一问题进行直接
作为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社会思想已经成为社会学继续发展所必须要关注的理论范畴,中国的社会思想容纳众多,覆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究其本质,社会思想其来源在于社会实
文本旨在梳理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的脉络,将中国语言政策研究分为4个时期:一是形成期(1949-1986年),国家主要实行文字改革和语言规范政策;二是发展期(1986-2000年),国家主要实行
宜春明月大桥工程采用V型墩与连续箱梁刚性连接形成V型墩刚构桥。该连续刚构桥构造复杂,且受施工环境因素制约,增加了该桥施工难度。本文结合宜春明月大桥实例,详细阐述V墩刚
1.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百华花楸中的多酚化合物百华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 Hedl.)为蔷薇科花楸属植物,其果为花楸果。民间常以果实入药,具有镇咳、平喘、抗炎、抗氧化、抗辐射和抗癌等药理活性,且花楸果中含有丰富的黄酮和酚类成分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高速逆流色谱(HSCCC)是新型的液-液分配色谱,不以固体材料为载体,消除了固定相对样品的不可逆吸附以及样品分离过程中的污染、变
当前水文水井钻探施工过程中,工艺相对落后且集成化程度低,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引进和创新不足。在水文水井钻探中,从井底返回地面的泥浆中含有大量的岩屑和砂粒,仍主要采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常见凶险的急腹症,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本文对我院2000年3月至2003年12月15例SAP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腹腔灌洗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