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履行着人才培养的基本职能,并以此为基点逐渐展开科学研究工作。“威斯康星思想”的出现,又赋予了大学的第三大职能——服务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大学,不仅承担着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重任,还肩负着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需求愈发强烈,在不同内外部力量的驱动下,构建大学与新兴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已是大势所趋。考虑到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的多元性与新兴产业发展的特殊性,首先要厘清互动模式的实践主体及要素。大学、新兴产业、市场与政府作为四大主体,呈现出既错综复杂,又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鼓励各主体在互动模式的运行中发挥各自优势,打破大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果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两张皮”的状态,对实现大学科技创新资源的利益最大化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攀升而言,意义重大。当前,按照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划分依据,我国大学科技创新与城市新兴产业发展的互动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以科技人力资源培养为中心的互动模式、以集群式创新发展为特征的互动模式和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宗旨的互动模式。然而,在互动模式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互动目标的差异性与未知性,具体的互动理念、互动关系、互动功能以及互动制度等尚处于不太成熟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合作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过程不协调、技术评估与资源共享环节存在漏洞、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四个方面。针对这一现状,结合互动模式在不同形式下的运行状态,在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科技发展规律以及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探索大学科技创新与城市新兴产业发展互动模式运行的创新路径。一是进行理念创新,树立内外部协同的互动发展理念;二是关系创新,构建成果转化与利益分配的和谐关系;三是进行功能创新,创建多元评价主体和资源共享机制;四是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风险投资与政策管理的互动制度。